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浙江嘉兴南湖区举办,3500余名群众现场参与“1+7”系列活动,这场盛会,向全国展示嘉兴、南湖区统筹城乡、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今年,南湖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日前,“在红船起航地看见共富未来”2022全国融媒体嘉兴行采访团走进嘉兴南湖区,红船旁,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正在精心描绘。
走进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大棚内,一个个高1.5米、直径8米的圆形养殖池格外显眼,一条条汪刺鱼在水中畅游。与一般的养鱼塘不同,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更绿色高效,捕捞也更加便捷。据悉,这个高密度养鱼项目是余新镇去年签约外资项目——华章生态农业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南湖区首次亮相的高密度养殖技术,其新颖的养殖模式、美观的造型,也为华章生态农业打造“农、文、游”相融合的现代田园综合体注入了一抹亮色。
余新镇金星村大棚内高密度养殖池(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嘉兴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杭嘉湖平原上的这片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是全国粮食产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今,机械化、大规模无人机播种等技术早已运用在粮食生产领域。
在位于南湖区的嘉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采用大规模无人机播种,用机械化提升晚稻播种效率,加快播种进程。搭载着水稻种子的无人机,在技术人员娴熟的操作下,匀速往返田间,将一颗颗水稻种子精准播下。
绿康农业种植基地(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据悉,该公司年产84000吨优质生态米生产项目去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南湖区首个“种、产、加、销、旅”一体化的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迎来突破性进展,打造了嘉兴人自己的米业品牌。
“通过联合农户生产,以一户农户种植500亩粮食为例,通过集中发放种子、成熟后集中收购,并且以高于市场价一元钱的价格收购,种植户一年可以增收10万元以上。”嘉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领域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南湖区依托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在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走在了全国前列。”采访团记者袁明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