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九月,秋意起,万物收,又是一年丰收时,走进王益区田间地头, 到处一片抢收忙碌的景象,农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王益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坚持“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258”农业发展战略,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良好局面。
现代农业园区稳步发展
按照“优果、兴牧、强园”思路,坚持“园区引领、项目带动”,加快6个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城郊型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完善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016年—2020年累计实施农业项目91个,涉及投资19.93亿元。
涉农服务业成效显著
累计认定初级职业农民414人、中级职业农民46人、高级职业农民2人,建成省、市、区级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9家。选聘28名乡土人才作为村级产业发展指导员,彻底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累计发展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分别为黄堡镇孟家塬村、王益街道塬畔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8.2%。有序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全区14个农业企业(合作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网上产权交易公平方便,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提供触手可及的农业技术学习资源;生鲜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快车,王益区孟农果业专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经营应用型示范基地,是陕西省唯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果业产业不断升级
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引进益民现代农业、陕果集团、益永盛农业等果蔬业龙头企业,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9家,打造千亩现代果园示范区2个,建成4座果蔬贮藏库,贮藏能力达1.3万吨,大力发展鲜果栽植,建成市级优质水果标准化示范园10个,发展优质鲜果生产专业村12个,全区果业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苹果2万亩,桃4000亩,水果年产值9000万元,果品年产量达到2.36万吨,优果率提高到80%。
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
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实施shen畜禽规模化养殖,加强农业标准化创建,先后引进吉瑞元兔业、市羊产业联盟发展高效畜牧业,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全区畜禽养殖场(户)达171家,生猪饲养量1.18万头,家禽饲养量44.33万羽。肉类总产量297.9吨,禽蛋产量1442.8吨,奶类产量315吨。
产业脱贫工作稳步推进
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个,其中建设类项目22个,涉及产业扶贫资金2984万元,直接带动439户贫困户增收;补助类项目3个,扶持26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兑现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9.7521万元。投资3223万元建成2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建立3个扶贫产品展销平台,积极组织贫困户、扶贫企业参加全市扶贫产品交易会和2020年秦人村落年货会,有效解决了扶贫产品的销售问题,贫困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农村“三变”改革快速推进
全区26个行政村均已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整省试点工作基本完成,采取“支部+公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投资300万支持10个贫困村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为8个产改试点村共注入44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累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产业扶贫项目共计15个,总投资2492万元,扶持带动10个贫困村,受益人口1768人次。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全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及村庄规划引领“七大行动”,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净美三秦”攻坚战,完成农村卫生厕所10012座,普及率达92.69%。累计实施建设项目427个,所有行政村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建成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黄堡东塬、南塬示范片区、王益北塬示范片区)、1个最美村(军台岭村)、10个示范村、8个精品村、20个达标村,军台岭村、孟姜塬村、川口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下一步,王益区以创建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为引领,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巩固脱贫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具有王益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