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意义非比寻常。建平县全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做特做精农业,集中力量抓基地、抓龙头、抓品牌、抓产业化,实施优势杂粮、现代畜牧、高效果蔬等产业再提升行动;抓实老宽线特色农业经济带建设,不断扩大建平特色农产品区域影响力和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
进入7月中下旬,建平镇的裸地蔬菜到了收获季节。一大清早,在古山子村的蔬菜地里,菜农们正忙碌地将白菜、甘蓝等整齐地码到运输车上,这些蔬菜将被运送到沈阳、河北等地。在销售头茬菜的同时,二茬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种植中。
建平县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品种调优”的思路,南部乡镇发展暖棚,北部乡镇发展冷棚和裸地蔬菜,重点打造老宽线公路沿线特色经济带、高效果蔬产业区,逐步形成下窑沟番茄、深井草莓、沙海五营子甜瓜、小塘新城油瓜、黑水西瓜、昌隆裸地蔬菜的设施农业产业布局。
在朱碌科镇怀志杂粮有限公司深加工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自动化流水线井然有序运转着;在杂粮加工车间工人们正进行手工挑选、包装等工作,一派繁忙景象。
建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杂粮之乡,杂粮种植一直是建平县农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杂粮加工企业依托建平县杂粮种植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在建平大地落地生根。以源丰有机杂粮有限公司、怀志米业等为龙头,做大做强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加工型、流通型、外向型企业,引导杂粮产业向饮品、食品迈进,推进杂粮工业化。目前,全县从事杂粮加工、购销的业户已达800余家,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杂粮产业已成为建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引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和建设农业产业基地是根基。只有打好特色牌、优势牌、潜力牌,才能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建平县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品种调优”的思路,通过持续提升产业融合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农民“链”到致富产业链上,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