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开封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恢复向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56.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比2019年同期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1%,增速高于全省(7.8%)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比一季度前移一个位次。
夏粮再获丰收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454.01万亩,比上年减少0.81万亩,下降0.2%。夏粮总产量197.14万吨,比上年增加2.94万吨,增长1.5%,再获丰收。由于去年播种期土壤墒情充足,以及不断加强田间管理,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落实“一喷三防”等措施,夏粮播种面积微降但单产稳步提高,夏粮单产434.22公斤/亩,同比增长1.7%,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蔬菜及食用菌整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34.83万亩,同比增长3.6%;产量377.71万吨,同比增长3.0%。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葱蒜类等面积和产量均实现较高增长。上半年食用菌产量1.49万吨,比上年下降1.1%。主要是技术、劳动力投入不足,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
瓜果面积增加、产量略降。上半年,全市瓜果种植面积9.06万亩,比上年增长0.8%;产量29.88万吨,比上年下降0.8%。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部分县区以种植大棚和早熟西瓜为主,大棚西瓜价格高但产量较低。加之受到5月中旬恶劣天气影响,个别县区瓜果幼果被雨水冲掉,未能成熟。所以,对整个开封市瓜果产量有一定影响。
中草药材及特种农作物种植逐年增加。上半年,全市中草药材种植面积0.25万亩,比上年增长1.8%;产量79.17吨,比上年增长56.6%。花卉种植面积0.15万亩,比上年增长40.2%;盆栽观赏植物(包括盆景)种植1.6万盆,比上年增长8.6%;景观苗木种植27.5万株,比上年增长129.2%。
园林水果产量稳中略减。由于近年来不断调整园林水果种植结构,今年部分县区重新栽种新品种,导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2021年上半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为4.47万吨,比上年下降1.4%。其中,桃产量为3.34万吨,比上年下降2.7%;樱桃产量为0.43万吨,比上年增长6.3%;杏产量为0.40万吨,比上年增长4.4%。
畜牧业生产形势恢复向好
上半年,开封市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为21.13万吨,同比增长37.3%,增速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基本恢复。生猪稳产保供阶段性成效进一步放大,基础产能不断向常年水平接近。上半年,开封市生猪存栏266.3万头,同比增长10.2%,低于全省10.3个百分点。生猪出栏208.21万头,同比增长49.2%,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6.61万吨,同比增长49.0%,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牛羊生产持续稳步增长。牛、羊肉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较好,生产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牛出栏6.61万头,增长1.4%,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牛肉产量0.98万吨,增长1.7%,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牛奶产量9.86万吨,增长3.1%,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羊出栏77万只,增长1.0%,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羊肉产量1.0万吨,增长1.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家禽生产实现快速恢复。上半年,全市家禽出栏1819.45万只,增长10.9%,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禽肉产量2.54万吨,增长11.0%,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向好仍面临一些问题。
今年以来,生猪产能逐渐恢复,市场供应持续增多,生猪价格下降趋势明显,1月份猪肉价格每千克50元左右,6月份价格下降到每千克26元,降幅达48%。但是畜禽养殖成本不断抬升,如二季度全价饲料每吨上涨80元左右,当前的猪肉市场价格下降使得猪价已经接近行业盈亏平衡点。上半年生猪存栏和出栏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部分养殖场(户)出于对未来形势及非洲猪瘟疫情的担心,已经将生猪养殖场转让甚至清空关闭。下半年补栏增养积极性必然受挫,也将会影响后期产能恢复速度。
由于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比如附加值高、技术要求相对高的食用菌种植,上半年食用菌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和技术投入不足所致。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全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不利于全市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机械,目前全市小麦、玉米两大主粮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油料作物、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则较低。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以及部分县区油菜籽种植面积下降,主要是因为种植、管理及采收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也不高,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秋冬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重要一季,抓好下半年秋冬农业生产,对于实现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秋冬季农业生产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关键季节,但秋冬季也易发生瘟疫,以及易受暴雨、暴雪、雷电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所以,务必做好秋冬季农业生产保障工作。一是要提前做预判和部署。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稳产丰产,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防止猪瘟等疫情发生,保障市场供应。二是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引进优质农业项目和先进生产技术及先进经营理念,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和规模种植户的扶持和技术指导力度,拓宽技术指导范围和广度。三是搭建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从长远来看,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尤其是直播带货。从短期来看,快速搭建并大力推广本地农业微信商城小程序,鼓励农户尤其是散户加入,适当扩大本地零售规模,最大程度保障农民收入。
农畜产品销售,一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农畜产品销售价格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需要两头都要兼顾,不然就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因此,多措并举保障农畜产品供应。一是优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在保障粮食补贴的前提下,加大对特色种植业的扶持力度,有倾向性地进行补贴,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二是鼓励因地制宜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如杞县圉镇镇种植的羊肚菌,生产周期在11月份至下年4月份左右,其他时间也可种植蔬菜瓜果,不仅经济效益高、有稳定的市场,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三是加强种养殖技术指导,更新、改良品种。去年部分养殖户受非洲猪瘟影响严重,对生猪生产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年下半年,全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可以增加黑毛猪等新品种养殖数量。黑毛猪以绿色无污染、抗病能力强、耐粗饲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养殖黑毛猪不仅提高抗病能力,也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供给、解放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方式。一是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建设示范区,根据当地农作物分布、地形特点、种植习惯等,优化技术集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解决方案。二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明确将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全部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实行应补尽补,提高补贴标准,对于薄弱品种,适度提高补贴额度。三是打造农机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开展对农民的农机操作、维修、经营等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