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60h,日照百分率55.40%,≥10℃积温平均4186.5℃,多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平均206天,年平均降水量544.5mm,且多分布在7~9月,适合夏玉米生长,适宜“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耕作制。景县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农田水利设备较完善,水浇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总产量近几年保持在6.5万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二。
一、景县土壤地力与玉米种植现状
1、景县土壤地力景县属于黄淮海低平原地区,土壤质地优良,地势平坦。农业土壤以潮土类为主,耕层深厚,平均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9.32g/kg,全氮量1.23g/kg,有效磷15.95mg/kg,速效钾139.9mg/kg,土壤肥沃,易耕性好,适合玉米生长。从整体种植与产量情况看,景县有很多玉米规模化种植农户,投入资金较多,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还建设了喷灌等节水设施,提升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受传统经营管理影响,成本投入与经济收益不对等。
2、景县玉米种植现状景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辖11镇5乡848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24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00万亩左右,其中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多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达100万亩,2020年玉米总产量达37万吨。主要玉米品种有伟科702、农大372、冀农1、冀农619、沧玉76、郑单958、登海605等,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农大372。当前,景县“两区划定”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已接近尾声,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涵盖60万亩小麦和66万亩玉米。
二、玉米种植土壤管理
1、耕种准备
土壤管理以及根系强化能够对玉米的品质与产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播种前应耕翻优化土壤条件,促进玉米生长。深度耕翻可提升土壤条件,使土质疏松,活土层厚度需控制在30~40cm,使玉米根系能充分吸收营养与水分,促进玉米生长。还应逐年深耕,避免生土过多。同时,还要通过差别化耕种的方式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土壤土质会影响玉米的种植与生长,土质管理重点是保证土壤的通透性。播种前应对当地土壤土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其渗水性与保水性,对土壤通透性加以管理,勤耕或者覆盖处理,提升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保障基肥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灌溉,之后扒土晒根,这样可保障玉米产量。
2、中期管理杂草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在玉米生长的中期阶段,需彻底清理。杂草应按照两头浅、中间深的方式进行清除。初次中耕时应浅一点,到玉米拔节期应适度深耕,深度控制在5~6cm。还可以通过除草剂等化学药品清除杂草,保障玉米生长。小喇叭口期需开展培土工作,此时还应适度加深中耕,才能有效促进玉米根系生长。3、后期管理玉米的后期耕种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促进玉米的生长。此阶段耕种深度需保持在2cm左右,不仅能有效提升玉米根系的生理机能,还能保障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
三、玉米种植施肥管理
1、基肥管理:合理施用基肥能够提高玉米发芽率,还能促进玉米的初期生长。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使用量应根据种植地区土壤的实际肥力确定,通常需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00kg/亩,磷肥、复合肥、钾肥、尿素的施用量均为50kg/亩。施用时还应按照科学配比进行基肥的配置与管理,保障肥料充分满足植株生长。为提高土壤肥力,可适当增加基肥的使用量。施用基肥时尽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降低化肥的使用量,这样可保护周边环境,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施加基肥时应进行辅助型深耕,将肥料翻入土壤中,避免肥料流失,提高基肥的施用效果。
2、拔节期与抽穗期
施肥管理拔节期和抽穗期都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玉米对营养的需求量会增加,需适当追肥。追肥时,根据玉米长势、营养需求与土壤情况综合确定追肥量。肥力较低的土壤,追肥分2次进行,这样能提高施肥的有效性。同时,还应遵循前多后少的施用原则,拔节期施用追肥量的60%,抽穗期施用40%。土壤肥力高的土壤遵循前少后多的原则进行施肥。如果土壤肥力过高,应降低施肥总量,一般每阶段下调10%。施肥后及时灌溉,可加快肥料的溶解下渗,提升肥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