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产业 | “六提升”促新时代中药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17 62240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考察了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医圣祠和当地月季、艾草两种特色中药材基地,强调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习总书记这次调研和重要指示,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对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考察了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医圣祠和当地月季、艾草两种特色中药材基地,强调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习总书记这次调研和重要指示,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对乡村振兴、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将有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并有力促进中药农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力推进中药农业创新发展, 将小药苗培育成富民强国大产业, 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健康中国、开启新征程的重要课题。

中药农业及其特征

所谓中药农业,是利用药用植物、菌物、动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中药材产品的生产活动,是健康农业、乡村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内容。其细分产业包括种业、机械化规模化栽培、适度规模养殖、产地加工、数字化应用、肥料、饲料、植保、动物保护等。

中药农业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基础性。中草药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先古“神农尝百草”, 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 中药成为防病治病、生息繁衍的基础。由此发端的传统中药农业,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春风的催生,已然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国农业的重要分支和根基之一。中药农业不仅为中医药临床、中药工业和大健康产业提供原料支撑,也为中华医药文明和农业文明提供了传承的载体。无疑, 中药农业是构建中药产业链的基础。

二是普适性。中药材无论其食药同源的历史传统,还是防未病、治已病、缓重病的功能,都决定了中药农业在人类生存生活中的必需性,具有鲜明的济世利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随着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和中药资源功能的不断确认,以中医药倡导方式生活的人群越来越多,中药资源作为人类健康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在健康领域的普遍价值日益增强,目前中医药已走进200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有40亿人在吃中草药及其衍生品,中药已成为全球普适性健康产品,成为世人广为知晓的、与中国美食、武术相比肩的中国文化元素。

三是生态性。中草药、药用菌类是农村绿色生物植被“大家族”的成员,只有原生态种植、仿生态种养才能保持其药性特质,个中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和丰富的生态智慧。中药材种植不仅促进生态环境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绿化美化农村环境,还能引导人们养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四是高效性。中药农业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种养效益高,其加工效益更是倍增。古人即有“一亩药,十亩田”之说。安徽调查显示, 全省“十大皖药”药材示范基地,亩均增收在700元以上,参与农户人均收入达1万元,有的中药材基地带动贫困户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像大棚赤灵芝年产值,亩均增收可达一两万元,加工成破壁灵芝孢子粉,品牌产品产值可达百万元。在日本,治疗癌症的明星药——静脉注射液“天地欣”,是一种香菇提取物,每支卖到1680元,价格之高令人咋舌。

五是独特性。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独特,居全球之冠。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我国中药资源品种共有1.3万多种,其中有上千种为中国特有品种。中药里虽有部分进口品种(如檀香、砂仁、公丁香、肉豆蔻等),但多数中药材的原产地都在我国境内(药用菌物更具优势),其生产、炮制加工及使用的基础理论、配伍方法和技术基本在我,中药材原料出口一直占绝对优势。中药资源已成为我国在全球医药市场发展中独具特色的资源,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其国家战略性资源特性逐渐显露。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8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