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隆平高科玉米生产基地。 (资料图片)
在全球农作物种业企业排行榜上位居前列;旗下企业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谷子等种子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农业农村部今年发布的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中,旗下企业隆平高科和华智生物等被明确为国家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和优势企业……取得这些成绩的企业,就是专注于农作物育种和种业科技的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信农业”)。
种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关乎中国人的饭碗是否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现种业振兴,迫切需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
“近年来,以中信农业为战略运营平台,中信农业基金为财务投资平台,隆平高科、隆平发展和华智生物等为产业和技术平台的现代种业体系,在种业产业发展、种质资源引入、育种科技创新等方面形成良好基础和竞争优势。”中信农业董事长王国权说。
精准布局种业大市场
近年来,中信农业多措并举,通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拓展种质资源、搭建合作平台,积极布局种业市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在科技创新方面,隆平高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高水平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数据显示,隆平高科研发投入占国内同行业研发总投入的10%。
在拓展种质资源方面,近两年中信农业向国内引进优质稀缺玉米种源400余份。业内专家表示,源自美洲的优质玉米品种与国内现有资源互补性强,将玉米种子资源引入国内,有利于解决我国玉米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品种同质化等问题。
在搭建合作平台方面,中信农业联合行业内10余家龙头企业、专业机构共同出资4.74亿元组建的生物种业平台型企业华智生物,设立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作物种质创新利用中心等六大技术平台,为动植物育种提供亟需的新基因、新技术、新材料。今年夏天,中信农业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发起成立杂交水稻创新攻关联盟,汇聚关键资源、技术和人才,进一步提升我国杂交水稻研发能力。
中信农业总经理、隆平高科董事长毛长青说,近3年,隆平高科自主研发水稻、玉米品种累计推广约2.5亿亩,累计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商业化育种体系是种企的核心竞争力,是种企做大做强的关键。科技创新攻关、种质资源拓展、对外开放合作,都将助力搭建高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在隆平高科种业研究院,人们可以见证一粒水稻好种子的诞生,领略其背后的育种体系。隆平高科种业研究院院长杨远柱表示,以往的传统育种方式周期长、效率低,被称为课题式育种,育种目标大多是专家根据项目指南或个人喜好而定,并非出于市场和产业需要。由此选育的很多品种“好看却不中用”,虽然技术指标很高,商业化开发价值却乏善可陈。而商业化育种讲究团队作战和资源共享,把育种的各环节分解,就像汽车企业一样,不同车间制造不同零件,最后进行组装,真正实现“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