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谢凤)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发展,品牌是引领。据了解,近年来,铜梁区坚持抓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辖区内有效期内绿色食品269个,市级以上评选和认定的特色农业品牌个数累计65个,位居重庆市前列。

稳定三大保供产业 培育六大特色产业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品牌的生命线,只有把产品做好,使其物有所值,品牌才能做大。
“为保障品牌农业工作推进,我们多方狠抓产业,科学规划产业发展。”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铜梁区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等路径,狠抓农业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同时还编制《铜梁区十四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构建完善“3+6”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粮食稳定82.5万亩、建成20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生猪出栏47.1万头……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想“叫得响”,保供环节至关重要。据悉,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肉盘子”,铜梁区抓紧抓牢“三大责任”的落实。
在落实“米袋子”责任方面,其保证粮食、油料播种面积常年分别稳定在82.5万亩、10万亩以上,产量分别稳定在35万吨、1.5万吨以上。同时,其还落实“菜篮子”责任,建成20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5个万亩蔬菜基地片、全市最大工厂化芽苗菜基地,全区蔬菜播种面积36.11万亩,产量77.32万吨。此外,为保障“肉盘子”货足价稳,铜梁区建成全市首家7层楼智能化养猪工厂,生猪出栏47.1万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铜梁区还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能力。如今,莲藕、优质水果、肉鸡肉兔、生态水产、花卉苗木、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在铜梁区遍地开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据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区种植莲藕2.8万亩,产量4.2万吨;出栏家禽1809万羽、肉兔156万只;发展专业化水产养殖6万亩,水产品产量位于全市第五;发展蜜柚、梨、柑橘、李子等特色水果11.51万亩,产量10.93万吨;发展中药材、花椒茶叶等其他经济作物4.6万亩。

健全经营体系 壮大品牌主体
仲夏时节,正是火龙果“甜蜜”之季。铜梁区庆隆镇同康村有着全区面积最大的红心火龙果基地,也是铜梁区认定的多个“家庭农场”之一。据了解,此地种植的火龙果大约60亩,能够为业主带来100多万元的年产值。
眼下,一株株火龙果树已经开始挂果,红彤彤的火龙果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势喜人。“这些红果子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我的基地获得家庭农场补助3.5万元,我对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54岁的业主郑伯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同康村人,自己种植火龙果已13年,这小小的红果子不仅带来了收益,还给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成为了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铜梁区,像郑伯有这样获得扶持的“农场主”并不少。据悉,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铜梁区通过实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等政策帮扶手段,逐步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新动能,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
据介绍,截止2021年底,铜梁区共培育区级龙头企业146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26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27家),认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07个。
“铜梁区还通过开展‘巴岳农庄’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围绕“基层组织搭台、工商资本进村、市场需求定产、公司治理赋能、集体村民共富”工作思路,铜梁区在少云镇、围龙镇、侣俸镇开展了“巴岳农庄”建设试点,进一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