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桐乡市积极探索农业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进阶密码”

   2021-05-24 62230
导读

桐乡市秉持“二产的理念、三产的思维”,以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抓手,以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方式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接二联三”推进传统农业加速转型。该市农业经济开发区成立两年来,先后

 

 

桐乡市秉持“二产的理念、三产的思维”,以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抓手,以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方式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接二联三”推进传统农业加速转型。该市农业经济开发区成立两年来,先后获评省级果菊特色农业强镇、省级田园综合体,集聚农业经营主体92家,建成杭白菊、水果、食用菌3条全产业链,今年一季度,实现涉农总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31.7%。

一、产业立区,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

一是做优顶层设计。2019年,该市在石门镇揭牌成立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与石门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规划面积3.5万亩,引进丰坤农业公司开展一体化运营。编制农业经济开发区郊野单元规划,明确“一心两带七区多园”总体功能布局和“寻梦江南、水韵石门、果菊飘香、百花田园”的形象定位。

二是做强数字农业。以省级田园综合体、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为依托,推进桐乡市现代农业创新服务中心、华腾石湾数字牧场等7个重点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建成石门湾智慧农业云平台,研发全国首台(套)蘑菇采摘机器人、三次发酵隧道等多项智能装备,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三是做大招商育链。围绕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等领域,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链”式招商,激发“链”式效应。连续三年举办全市农业经济洽谈会,截至今年4月,农开区累计引进安信种苗等农业重大项目39个,总投资超35亿元,其中亿以上元项目13个,项目落地率超86%。如,隆宸食用菌企业引进荷兰三次发酵技术,双孢蘑菇产能提高了275%。

二、创新强区,打造产村融合策源地

一是打造人才孵化新引擎。市现代农业创新服务中心建成投运,成立乌克兰院士专家工作站、宁波大学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研究院产学研基地,聘请两院院士朱永官、陈剑平等首席专家10人,培育农创客52人,孵化吉林白城市的“百豆园”、日本太秋甜柿园等项目14个。

二是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墅丰村等7个美丽乡村建设中植入民生实事、人居环境、产村融合、便民服务等智慧版块,成功打造乡村治理“一张图”并登上央视《开讲啦》栏目。创新推出“三治积分兑换”等微信小程序,真正让有德者有所得,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三是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计划”,农开区7个行政村抱团成立六禾公司,承接工程建设、劳务输出、绿化养护等业务,村年经营性收入均超85万元。创新大米、蚕桑和杭白菊三大产业组合抱团模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如,蚕桑抱团模式通过“蚕桑龙头企业+合作社+蚕业大户”经营,优质春茧量同比增长172.5%,带动农户增收42.7万元。

三、生态兴区,打造乡村宜居示范地

一是做美环境。立足“田园绿心”发展定位,全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果菊飘香子恺路”获评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评比一等奖,并成功入选全省美丽乡村风景线;桂花村、墅丰村成功创建3A级景区村庄;田野菊海获评全省最美赏花胜地和最美田园。

二是做优产业。以健康土壤五年行动为抓手,启动全省首个作物健康小镇建设,建立全域绿色防控系统,实现绿色防控覆盖率8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98.2%,肥药年均减量8%以上。创新“稻-菌-经”模式,实现农作物秸秆、食用菌培育、菌渣还田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三是做强品质。坚持品质为本,推行“一证一码”追溯模式,农开区92家农业规模主体全部纳入数字农业一张图,实现农业规模主体动态管理、涉农规划多规衔接、涉农项目准入和用地情况一键式分析。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5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