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下一个风口!农业改变的不止是大国命运!

   2021-05-19 4830
导读

“大国崛起”这四个字用在中国的发展上,可以说是当之无愧,无论从经济、科技、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中国经济发展之迅猛令世界瞩目。最近大家关注到,在各大重大发展规划中,农业屡被提及与一些先进产业并驾齐驱。而近

“大国崛起”这四个字用在中国的发展上,可以说是当之无愧,无论从经济、科技、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中国经济发展之迅猛令世界瞩目。
最近大家关注到,在各大重大发展规划中,农业屡被提及与一些先进产业并驾齐驱。而近期发生的两件事更使农业的重要性凸显:
第一件是疫情。疫情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我们国内第一反应是我们的粮食够吃吗?我们的粮食不但够吃,而且非常充足。我们的农业虽然发展没有其他行业先进,但在粮食安全方面一直牢牢把握。
第二件就是新疆棉花事件。突如其来的抵制棉花事件却开启了棉花的另一片天空,使大家知道原来一直以来,新疆的棉花撑起了纺织业的半壁江山,甚至连人民币的制作都有棉花的身影。
这不得不使我们恍然意识到,大国强盛的背后,除了高科技以外,农业作为基础力量的无比重要。

一、中国的现代化还有多远?
去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分为4类: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是现代化国家,而其他三个都属于发展中国家。2017年,中国排名在初等发达国家,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44,排名第47位,大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
另一个数据是国民收入水平,也分为4组:高收入国家、中上收入国家、中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为10410美元,排名第45位,属于中上收入国家。
第三个数据是地区发展水平。2017~2019年,中国部分地区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北京、上海等地,但其他一些地区属于中上收入,还有一些地区发展水平较低,也就是说中国地区发展水平有明显的不平衡差异。
那么,我们要成为现代化国家,还有多远呢?
“四个现代化”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长远国家战略目标,当时提出了两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是用15年的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是在20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当前工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已基本实现,而农业现代化着实还是个短板。所以有人说,中国的现代化关键在农业现代化。

二、经济发展的困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几个困境:
1、国际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当前全球贸易经济格局已发生转变,过去我们高度依赖的国外国际大循环贸易效率变低,加上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硬脱钩等都使我们面临很被动的局面。
2、三驾马车越来越跑不动了。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前两者越来越跑不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4万亿的基建投资大救市,但随着高房价引发的超前透支等,投资回报越来越低,投资的路也越来越窄。
3、两头卡脖子。当我们说卡脖子的时候,优先想到的是技术芯片,这的确是我们卡脖子的一大问题。科技创新是领头羊,是冲在前面的,但是农业是基础、是根基,这两头目前都面临卡脖子的状况。
科技的卡脖子是技术,而农业的卡脖子是种源和耕地的不断减少,以及引发的一系列农业的低效。未来,中国的发展要从阻碍中寻找出路。

三、新动力
投资、出口已拉不动经济继续发展,这时就要寻找新的动力,当前来说主要的动力有两个:
1、内需拉动消费
这也是从国际大循环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格局转变的必经之路。国内大循环即要在国内完成自产自销的过程。
当前国内生产力旺盛,但市场明显不足,市场的不足很大一部分源于需求不振。而提振需求则要增加消费。中国14亿人口,这个消费绝不是仅靠富人阶层来实现的,而是举国消费,尤其是通过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增加消费。这也是为什么严打反垄断,因为经济的未来绝对不是让少数人赚走绝大多数的钱,而是让这些中低收入人群和小企业们蓬勃发展。
2、城镇化的人口流动
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没有结束。改革开放时,是农村人口向沿海城市的流动,从而带动沿海城市产业的发展,进而是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发展。而当前在城镇化的推进下,农村人口正在向城镇流动,则带动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那么,在这场人口大流动中又会带来多少红利呢?
四、结语
现代化的短板,国内大循环的内需拉动,以及城镇化的人口流动,再加上粮食安全成为重要战略,这几项加在一起都直指农业。所以,农业的发展改变的不仅产业,也不仅是经济,而是大国的命运,更是大国的底气。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50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