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截至6月底,全市共建立“双减”行动核心示范区104个,辐射带动实施“双减”示范种植50.18万亩,其中小麦6.76万亩、水稻19.7万亩、水果0.48万亩、蔬菜1.24万亩、茶叶22万亩;全市“三新”配套升级版推广面积25万亩次,水稻侧深施肥推广面积36.6万亩;举办培训班31期,培训人数8225人次,组织现场观摩9场,观摩人数793人次,发布配方38个,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3.6万份,现场宣传100余场次,指导培训农民近5万人次。
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对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设施进行配套和改造,截至6月底,全市现有平台发码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全市7个县区均已申报、实施国家或省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裕安区190家、舒城县148家2020年度国家级整县推进项目均已完工,金安区获批2022年度国家级整县推进项目,霍邱县、金寨县、金安区获批2022年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试点项目。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制定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根据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因地制宜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秸秆标准化收储点,2022年计划建设13个标准化收储中心,目前已完成选址、设计。积极申报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推荐霍邱县申报2022年度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2022年午季,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133.72万吨,可收集量108.77万吨,综合利用量104.22万吨,综合利用率95.82%,其中秸秆产业化利用量58.43万吨、占利用总量的56.06%,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利用量46.64万吨、占利用总量的44.75%。
“十年禁渔”稳步实施。加强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摸底调查,开展人工驯养繁育工作,目前全市开展大鲵、黄缘闭盒龟获得许可的人工驯养繁育有21家,年繁殖量约5000只(尾)以上。开展人工增殖放流,金寨县经过批准五年共人工增殖放流大鲵幼鱼4701尾,有效保护增加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量。组建禁捕专班,对全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禁渔水域每月开展常态化巡查。开展电捕鱼专项行动、三无船舶专项行动、水产养殖用投入品规范使用等七个专项行动。各县区建立示范推广基地,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情况,全面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实验示范工作,上半年投入金额771万元,引导主体投入1843万元,完成绿色健康养殖标准化改造2500亩。
绿色产业加速发展。专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投资3200万元助推金寨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今年以来,上报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45家,建成数字农业工厂8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51个。上半年,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00.59亿元,同比增长9.2%。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和康养基地,“六安茶谷”和“江淮果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综合营业收入21.23亿元,同比增长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