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到2025年 粮食总产量达到270亿斤阶段性水平!长春市着力做好五个提升打造现代农业城
6月28日,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六城联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3场)。中国吉林网获悉,建设现代农业城,是长春市委市政府立足长春农业实际,着眼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按照《现代农业城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建设现代农业城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70亿斤阶段性水平,畜禽总量达到4.9亿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4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为此,长春市要着力做好五个提升。
一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实力。
打通科技成果创新链条。把创建长春国家农高区作为核心,围绕生物育种、黑土地保护、健康食品、智能制造等,探索建设一批新型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力促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科研需求和技术难题。
广泛汇聚农业高端人才。借助农高区最优的政策和广大发展空间,汇聚一流科学家,吸引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推动更多的科研机构落户,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着力提升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集群。围绕吉林省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加快建设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每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要达到1000万亩以上。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新建300万亩以上。
打造优质畜禽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狠抓三百万肉牛工程,聚焦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力,加快建设肉牛产业集群,推进肉牛特色小镇、肉牛强镇、养殖大村建设,确保到2025年,肉牛发展突破300万头。围绕生猪、肉鸡、梅花鹿、乳品、饲料等畜牧优势产业集群,谋划强链、补链和延链项目,合理规划优势产业集群园区,确保到2025年,生猪发展突破1000万头,肉鸡突破4亿只,梅花鹿达到30万只。
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集群。按照稳定陆地菜、发展棚室菜、做大特色菜的思路,大力实施的“五带一环”协同发展战略(长双、长九、长德惠、长农、长怀特色农业产业带和长春环城特色农业产业区),把特色蔬菜产业做成支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