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一个蓄滞洪区农业县的种粮观察

   2022-06-28 潇湘晨报430
导读

盛夏时节,风吹麦香,遍地金黄。如今,全国冬小麦大面积机收基本结束,看着收回的麦子堆满粮仓,56岁的河北献县张村乡北张村村民郭三合开心地笑了。郭三合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承包的2000多亩麦田已全部收割完成

 

盛夏时节,风吹麦香,遍地金黄。如今,全国冬小麦大面积机收基本结束,看着收回的麦子堆满粮仓,56岁的河北献县张村乡北张村村民郭三合开心地笑了。

郭三合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承包的2000多亩麦田已全部收割完成,收获了200多万斤小麦。然而,处在献县泛区中心地带的北张村,过去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粮食产量并不高。

大面积机收结束,村民调用机械设备晾晒小麦。(无人机照片 受访者供图)

献县泛区位于滹沱河与滏阳河的夹角地带,2004年,献县泛区被列入国家重点蓄滞洪区。

“在过去,因为连年水患,这里每年只能种一季麦,种好了一亩地能产200斤,种不好颗粒无收,村民完全靠天吃饭。”郭三合说,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大伙对粮食有深厚的感情。

在郭三合心里,一直有个“高产梦”,而圆梦的底气来自泛区的变化。

据献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股长李宗伦介绍,改革开放后,滹沱河流域全力治理水患。在保障群众安全的同时,献县先后新建扬水站19座、穿堤涵洞3处,既能分洪蓄水,又能有效进行农田灌溉。

随着生产条件改善,泛区农业发展走上一条“快车道”。2019年,这里的48个村全部脱贫,搞起规模化种植和土地流转。郭三合的承包田,从几十亩扩大到2000多亩。

郭三合在粮仓展示今年收获后留下的麦种。(受访者供图)

丰收时节,看着眼前200多万斤小麦,郭三合想为国家供粮。他将精选的10万多斤优种分给乡亲们,其余数百万斤粮食全部运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90后”返乡大学生赵正传与郭三合不谋而合。学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他去年回乡创业,在献县西刘庄村承包了630亩农田。

“家里开了23年农资店,全家人对农业都有感情。”虽是种粮新手,但赵正传通过甄选小麦优种,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科学管理,今年麦收后两次测产都达到亩产1400斤。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23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