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摘自省党代会报告
“这是我们‘5G+无人农场’的智慧大脑,田间的具体情况都可以通过大屏看到,一目了然。”12月9日,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内,正余镇水利站副站长张尧站在几块电子屏幕前,远程掌握农田的灌溉情况、耕地面积、设备分布情况及环境监测等数据信息。
去年底,正余镇融合5G元素打造的全省首个“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正余镇新岸村1000亩稻麦轮作基地和正基村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集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多个探头,采集并分析虫情及气象数据、土壤墒情、种植作物生长等信息,实时传输视频、图片、文字,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管理的精准化种植、智能化决策、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
谈及未来5年目标,张尧充满期待。“我们计划进一步提升无人农机等智能设备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争取早日实现全程无人机械化、远程管理。”张尧透露,2022年将对示范基地内100亩农田进行全部无人化水稻种植试点。
示范基地旁的机库在平整宽阔的农田里显得格外醒目,白色的仓体透着科技感,里面陈列着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收割机等农业生产全环节所需设备。“传统农机对作业人员不太‘友好’,例如传统收割机,噪音大、扬尘多,没一会儿便满身灰,一天下来作业强度很大。无人收割机就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像家用扫地机器人一样,一键启动后就可按照提前规划好的作业路径在田间自动收割,结束后能自动返回。”张尧介绍,这些装备还有很多“隐藏”功能,在“无人拖拉机”主设备后面装上犁,就能翻耕,还可以换上搂草装置、夹包装置、启垄装置等拖挂农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