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改革创新 争先出彩 全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2021-11-24 选调生230
导读

今年以来,全市有关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厚积优势、争先出彩,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从中挑选几个改革成效大的典型予以


  

    今年以来,全市有关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厚积优势、争先出彩,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从中挑选几个改革成效大的典型予以报道,敬请关注。

“多亏加入了合作社,这几年我家粮食收种全程都由合作社机械搞定,而且种植之初就签订了供应协议,不用担心销路,省心又省力。”正值秋粮收获期,虽然今年暴雨对秋粮的收成有所影响,但舞阳县莲花镇天边杨村种粮大户赵国光仍然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种的1000亩玉米预计每亩净收益300元,明年他准备再流转一部分土地,扩大规模。

赵国光说的合作社是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抓手,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创新经营模式

建立利益共同体

市农业农村局立足我市农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探索构建了“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作为“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产业联盟”模式的代表,郾城区农林局组建的粮食产业联盟,以西大坡16万亩高标准粮田为核心,由秋乐种业、雪健面业、中原农保等龙头企业和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等53家经营主体组成。各经营主体签订生产合同,确立权责关系,共享“西大坡区域”公共品牌,实现了多赢发展。漯河市富农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的1000亩优质瓜菜示范基地,带动600多户农户增收,平均每户增收3000多元,成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成功实践。郾城区春雨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汇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人,组建农机服务队,对周边5000户农民开展土地托管,提供信息服务,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加快了良种良法和高效农机的推广。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增强品牌意识

我市以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基础,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农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7.5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58.8%。“这些流转大户种植面积大,整体机械化程度较高,粮食单产水平、每亩净收益均明显高于一般农户。”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指导科科长周志立告诉,特别是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通过统一提供的生产资料和专业化服务,实现了优良品种、平价化肥、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烘干冷藏、运输销售“六统一”,实现了与合作社的共赢。

农业的品牌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临颍县围绕小辣椒、大蒜、苗木及深加工、供港蔬菜等优势产业,舞阳县围绕种植香菇、黑花生等品牌产品,召陵区借助新大徐和鑫盛唐优质西瓜品牌商标,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创立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和农产品源产地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食品),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和效益提升。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用地政策,改善金融服务,为我市农业产业化更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漯河日报全媒体 刘丹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9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