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昭潭镇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发展特色产业黄精种植的同时,发挥传统产业水稻种植优势,着力打造黄精种植加工基地与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以两大种植基地撬动“农林兴镇”。
种下黄精赚“黄金”,打造“黄精种植加工基地”
“昭潭镇作为南部山区,山场资源充足,很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发展黄精种植既不会破坏山林资源,又能为种植主体带来收获,一次种植可连续十年受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产业。”农技站站长黄国梁介绍。
1.jpg
为推动黄精种植成为主导产业,打造“黄精种植加工基地”,昭潭镇引进池州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进行“联体捆绑式”合作,在产生效益之前,工人工资、技术等费用都由该公司承担,这就大大降低了各村种植养护成本。“目前龙潭村、官营村、下塔村一共种下了600亩黄精,根据测评,龙潭村的200亩黄精每亩至少可采挖黄精400斤以上,按目前的市场价10元每斤来算,每年的产值可达到80万元。”黄国梁说。
2.jpg
为打响“黄精小镇”品牌”,黄精种植项目后续将在八个村全面铺开,开发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而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昭潭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绘蓝图、谱新篇!
传统水稻特色种植,打造“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昭潭镇作为东至县杂交稻种的主要繁殖基地,水稻种植面积17000亩。为了使农户种得好、卖得出,2021年昭潭镇与安徽省盐田米业有限公司对接建设昭潭镇优质稻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5000亩。
3.jpg
“这订单农业就是好,今年我家稻平均每亩收益比种常规杂交稻要多收益350元以上,明年我还要多下订单!”营桥村种植大户刘云俊满脸笑容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昭潭镇水稻生产不再满足于量(产量高),而是更加注重质(米优质)。利用“小田变大田”模式整合土地资源,实现水稻种植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水稻栽培上,全程实现机械化栽培,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传统施肥方式为测土配方施肥,不断加强化肥农药减量试验示范推广,推动昭潭的农业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会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指导,并向他们推广优质新品种,目前全镇优质稻品种种植达到了95%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3000亩,农民不断增收致富的梦想得以实现。”黄国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