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推广。”赵鹏说,“十三五”期间,我区共组织农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任务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1809项。
“实施《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来,我们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种养加销一体的思路,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围绕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物流等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生产增收和就业增收。”赵鹏说。
如今,我区已建立37个农业科技园区、1个现代农业科技城和42家星创天地,面向14个地(州、市)开展科技服务。
《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眼下,我们正通过项目支持、专项补贴、有偿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赵鹏说。
创新驱动 为发展蓄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完善乡村人才支持政策方面,《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乡村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通过项目支持、专项补贴、有偿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新疆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体系。目前,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9年,新疆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1824项,引进新品种1925个,直接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近46万户,培训农民271万人次。
“我们围绕乡村种植养殖新技术引进推广、产业链延伸、增强农业科技需求供给、农牧民科普教育、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内容,实施了2021年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项目。”赵鹏介绍。
与此同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挑起“金扁担”,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源要素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