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黄河岸边稻花香 现代农业正当时

   2021-09-14 济南日报460
导读

01:37点击查看视频金灿灿的水稻迎风起浪,沉甸甸的稻穗闪着光芒。9月11日,槐荫区吴家堡街道席家庄村的金黄稻田里,几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用黄河水灌溉的吴家堡大米迎来了收获的日子。“现在收割的是咱们村的

  


  

 

 

01:37


点击查看视频

金灿灿的水稻迎风起浪,沉甸甸的稻穗闪着光芒。9月11日,槐荫区吴家堡街道席家庄村的金黄稻田里,几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用黄河水灌溉的吴家堡大米迎来了收获的日子。“现在收割的是咱们村的大米早熟品种,虽早于正常的大米上市时间,但口感一点也不差。”席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建波告诉记者,尽管9月9日才刚刚开始收割大米,预购电话却早早打了进来,首批的4万多公斤大米几天时间就已经订出去近一半。

黄河岸边的金黄稻田。(张一摄)

吴家堡街道地处黄河岸边,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大坝与原黄河二道坝之间,所在的黄河河段,河底高出地面3至4米,成为地上河,俗称“悬河”。特殊的地势,造成土地碱化、涝灾频频,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吴家堡人都饱受饥荒之苦。1964年,吴家堡迎来第一次“稻改”,“用上了黄河水,亩产达到250公斤,终于能吃上饱饭了”。这次“稻改”的成功,在解决饥荒问题的同时,也拉开了后来吴家堡大米声名远播的序幕。经过多年水稻种植,作为辖区发展水稻种植代表村的席家庄村却遇到了危机——村民人均二三分地,个人种植不挣钱,又赶上出门打工风潮正盛,水稻田荒置的面积越来越大。村“两委”决定,成立大米合作社,把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然而,传统种植方式亩产量一直上不去,大米品质也得不到提升。“我们请到了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张士永教授,在想办法提高大米产量的同时,也更新品种、提升品质,毕竟随着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提高,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营养好、口味好。”席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道坚说。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席庄大米”已成为金字招牌。与此同时,席家庄村通过开展“稻虾稻蟹共养”,种植“百亩油菜花田”的方式,形成了以大米种植区为主的水稻观光、以油菜花基地为主的近郊观光以及双龙湾旅游基地,构建了生态美、环境优、体验好、气息足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席家庄村与数十年前的那个贫困村彻底说了再见。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0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