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东枣庄思源家庭农场的创始人王延静,是中国绿发会推荐的“典赞2021科普中国”基层科普人物之一。推行生态农业的八年时间里,他的农场坚持不使用农药、灭草剂、激素等对环境不友好的物质,通过修复生态,利用生物多样性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继而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以生态之力恢复生态,减少对植物生长的干预。这种被他称之为“懒汉农业”的方法不仅大幅度减少了生产种养和人力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也让他带领思源家庭农场走出一条创新致富路。
王延静:“懒汉”农业里走出的农民企业家
长期以来,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我国普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但却往往治标不治本,并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粮食安全和健康危害等令人忧心的问题。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也成为越来越多农业领域从业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9月,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卞庄村西,银山岭脚下。农场占地153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70亩,农作物面积83亩。在创立人王延静的管理运营下,农场现在已经成为集循环生态有机农业、餐饮、采摘、农事体验、休闲保健为一体的微型田园综合体模式,通过餐饮推动农产品销售,农产品促进餐饮,从而达到盈利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殊不知,在农场成立之初,王延静也面临过艰难的抉择,甚至有过放弃经营的想法。原来,在2016年以前,农场的种殖沿用的还是传统模式,依赖农药的施用来防治病虫害。长期大量的施用农药,不仅对环境危害大,农作物的品质、口感也得不到提升,食用安全问题更是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农场的经营也一度陷入低谷状态,入不敷出的经营现状连生存都十分艰难,何谈发展?这些问题让王延静苦思冥想了很久,到底是半途而废还是厚积薄发,在思想的良久挣扎中,一道曙光出现了。
2016年,一种全新生态种养模式、生物防治方法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教授带到了他的农场。依据蒋高明教授提出的“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以生态之力恢复生态”理念,王延静将自己的70亩农场全部用于试验:停止使用化肥、农药,采用表面施撒有机物和果园生草;投放蚯蚓,疏松土壤;免耕不冬耕;采取自然堆沤。几个措施下来,他成功在果树的土壤里外构建起保护层——“益虫”“害虫”共生共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平衡的生态链。
王延静与我们分享他的生态种植方式,他说:“野草可以形成种植多样化,野草根茎腐烂形成空洞是土壤蓬松的主要原因,与草共舞的种植模式可以保护修复土壤、生态、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的生产模式。”
以与草共舞的玉米地为例,由于“烟花”带来的雨量非常充沛,所以旱情完全结束了玉米地的野草也长了出来,玉米有40公分高,野草只有10公分。玉米长得一直会比草快,所以草不会影响到玉米。草密密麻麻的非常多,草会长得比较纤细。当风雨来临的时候,野草会匍匐于地面,起到一个遮荫保湿降温的好处。我们的草长起来了,我们就不再担心这块玉米地的干旱了。草的保水、保湿是非常好的。我们利用玉米的涨势快,悬根除草,紧接着播种玉米,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不管不问并且完全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的口感也非常的好。我们有一地的野草,可以看到野草的种类非常的多,达到了种植多样性。我们利用了野草的多元化和本地性,达到了我们需要的种植多样性。有各种各样的草就可以给我们这块地提供蜜源植物,这样生物多样性也可以形成。
这种被王延静称之为“懒汉农业”的新方法不仅大幅度减少了生产种养和人力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农产品品质。2020年,王延静农场的水果因为高品质可以独立定价格,大部分桃通过采摘出售,连摘桃的人工成本都节省了,农场从第一个桃到最后一个桃都可以卖同样价格,例如2020年农场定价5块钱一斤,效益比普通种植农户提高了16倍有余。
现在的王延静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新型农民代表。他说:“懒汉农业”模式主要在于利用生物多样性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继而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以生态之力恢复生态,减少对植物生长的干预,模仿半野生的状态,“懒汉农业”只是一种简单的概括,是有意识的去懒,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去懒。利用自然力恢复自然,无为而治”是自然力量生生不息、环环相扣的生动写照,也是生物防治的核心理念。
2021年,王延静坚持生态农业之路已经八年时间,不使用农药、灭草剂、激素等对环境不友好的物质,坚持通过修复生态,利用生物多样性达到平衡尽可能减少干涉,效果不错。为了把这项事业推广下去,他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自媒体、农民培训、纪录片等媒介宣讲生态农业的好处。通过经验案例的分享,主动帮扶一些想做生态农业的农场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努力,思源家庭农场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山东省电视台农科频道、枣庄电视台分别对农场有机种植模式进行了报道。有关于农场的论文在《中国果树》发表,并且在枣庄农业公众号和山东省农业厅官网宣传。
在这些荣誉面前,王延静表示,像我这样的小企业主、农庄经营者在我国还有很多。如果全面推广生物防治,将会使化学农药用量减至当前用量的20%左右。我的农场尝到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生态有机循环农业模式的甜头,这是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可持续经营之路,我想通过我的案例与经验分享,让更多农场加入到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当中,让他们少走弯路,在道法自然的“懒汉”农业中走出一条创新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