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315某媒体一篇文章登上热搜,沃柑放2个月都不会烂,果农从来不吃文章。为了引起轰动效应,报道了广西武鸣的沃柑洗果存在问题,采取了断章取义的手法,将问题放大再放大,没有去做常识性的科普,造成了果农朋友损失惨重,让人感到很可惜。媒体应该要客观事实,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一旦跑偏,伤害的就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今天我就报道中的一些内容,做一些知识科普,支持农业的朋友可以下载转发一下,谢谢。
沃柑本身就是比较耐储存的,在树上可以保鲜四个月,采摘下来不做药物保鲜常温也可以保存30天。如果装果袋冷库贮藏,温度0℃~1.2℃,湿度85%—90%,这样保质期可达2个月左右。
沃柑等柑橘类水果,易受到疫霉的侵害就难以保存,因此催生出抑菌药清洗浸泡的处理手段。国家也是允许使用保鲜剂,以减少腐烂。杀菌处理一般是用抑霉唑、咪鲜胺,保鲜用24D,规定用量是600到2000倍液,处理的果实储藏若干天后才能上市。
其实沃柑采摘后,大部分都是直接送到市场销售,不会做任何药物保鲜处理的。如果是真的要保鲜处理,也会冷库储藏40以上才会销售。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不按规定浓度,不按农药间隔期出库的只是少数件,不能因为媒体记者的炒作而否定所有果农的努力。
一篇报道毁一个行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发生在露天工厂农业上很刺眼。十年前,有记者采访香蕉的果农,得知香蕉会得一种奇怪的病,称香蕉的癌症-巴拿马病。而记者发的报道是什么?吃香蕉会得癌症。足足半年时间,全国的香蕉滞销,甚至有香蕉种植户因为损失惨重而自杀。农业是露天工厂,产量取决于气候。收入取决于销售,做农业除了要与天斗,还要与人斗。
培养一个行业可能需要十年,摧毁他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希望媒体朋友少一点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切莫为了吸引眼球,片面夸大事实,导致农民受损、产业受损。最后,我呼吁广大种植户也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安全使用保鲜剂对得起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果农加油,中国农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