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稻传统耕作方式相对落后,存在作业质量、效率低、无法大规模种植等问题,因此,必须实施机械化栽培技术。机插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插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效促进水稻种植产业化发展。
1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要点
传统人工插秧方式效率低,费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机械化插秧正逐步成为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提高种植产量和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机插秧技术能够调整插秧的深度和间距,使水稻能够适应不同的农田环境,满足不同的种植需求。该方法可实现水稻插秧机的自动控制运行,缩短插秧时间,减少人工投入,保证操作者安全。二是利用液压仿生系统保护插秧,使插秧机与水稻插秧深度保持动态平衡,根据土壤硬度保持插秧压力,给予秧苗双重保护。总体而言,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节省秧田、提高插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插秧质量等优点。
机插秧播种前,优选床土需先育秧,制作高品质秧苗。良好的床土可以促进秧苗良好的生长,保证床土细密、疏松、肥力强,田里无杂草、病菌少。选好的床土后,应将其晒干、晒干、筛分,以确保床土细密。根据土壤本身肥力状况,加适量肥料,一般施适量45%的氮磷钾复合肥,肥力足可不施肥。但床土不可过细,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一般粒径2~4毫米,细土的含水量为10%~15%。
优选种苗
科学选种是水稻增产的关键。要根据种植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种植需要选择合适的种子,适合猫街镇种植的品种有楚粳40、楚粳45、楚粳48、云粳38、锦粳4号。经过筛选,播种前应将种子晾晒1~2天,然后剔除劣质种子。另外,还需要进行药剂浸种,一般采用“使百克浸种”“施保克浸种”等稀释浸种,然后进行催芽播种,有效杀灭稻种携带的病菌,提高水稻抗病能力,降低水稻染病概率。
适时播种
播种期可按插秧期推算,一般以15~20天为计算周期。针对机械化插秧面积、机具等特点,制定了阶段播种计划,避免一次播种造成部分秧苗超龄移栽,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为充分利用秧田,应合理设置盘苗规格,保证秧盘不变形。苗盘面铺一层约2 cm厚的土床,再用木尺刮平土层,浇透水,保证床土有足够的水分[1]。通过对65%敌克松1000倍液进行消毒,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栽植时应严格按照预先规划的用种量和用盘量操作,保证播种均匀、定量,播后及时覆盖盖籽土。盖后不可浇水,否则会造成表土结,不利于种子发育。播种期后还要及时搭拱棚或盖膜,合理控制温度,提高出苗率。
苗期管理
在苗期管理中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为种子发育和秧苗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播种前,膜内温度要控制在3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引起烧苗,温度过低会影响水稻出苗。隔膜室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80%,否则苗床积水,容易闷种烂牙。一次叶期后,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同时喷施多效唑溶液。第2叶期,膜内温度不宜超过20℃,及时追施追肥,有利于断奶。三叶期,白天揭膜,夜间盖膜,以免白天温度过高,夜间温度过低。另外,3叶期前应保证床土湿润,以后需保持干燥,准备机械化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