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决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千方百计抓好农业生产,全力以赴做好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产值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0亿元,可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59.5亿元,增长5.2%,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完成149.1亿元,增长8.7%,比上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完成5.7亿元,增长2.1%,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完成15.3亿元,增长2.9%,比上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二)春播工作圆满完成
截至5月28日,我市春播工作结束,实播面积1025.8万亩,较去年提前10天。其中:玉米605.5万亩、水稻186.1万亩、大豆13.9万亩。对比去年数据,玉米播种面积增加19.0万亩、水稻播种面积减少2.2万亩、大豆播种面积增加2.2万亩。目前农作物长势良好,雨水充足,全市尚无灾情发生,全年有望实现全市粮食高位增产。
(三)蔬菜生产形势喜人
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1.6万亩,同比增长3.5%,实现产量106.3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4.9万亩,增长2.5%,产量96.7万吨,增长3.3%。地产蔬菜供应逐步增加,主要品种以绿茄子、尖椒、芸豆为主,整体蔬菜价格呈季节性波动态势,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4.1%,蔬菜种植实现了量价齐升。
(四)主要畜禽产品增长较快
6月底,我市生猪存栏达23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5.1%,连续三个季度突破220万头。上半年生猪累计出栏200.9万头、牛出栏32.8万头、羊出栏39.8万只、禽出栏5282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7%、-6.4%、26.2%和19.1%;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6.0万吨、9.4万吨和22.1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6%、-16.0%和-22.6%。
(五)渔业生产提质增效明显
据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积极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养殖面积稳定在23.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3.7万吨,同比增长1.2%。上半年,全市渔业实现产值15.3亿元,增长2.9%。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业生产虽保持较快增长,但仍有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生猪养殖风险加大。随着二季度猪肉销售进入淡季,且生猪市场供应量走高,生猪价格持续下降,而玉米和豆粕仍维持高位,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当前生猪价格降至14元/公斤左右,育肥养殖场户均处于亏损阶段,生猪养殖整体进入盈亏线以下,预计四季度生猪饲养将出现下行风险。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我市近年来虽然加快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生产要求相比,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是较薄弱,尤其是干旱季节灌溉水源紧张时水利灌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种植业持续增产压力加大。 近年以来,种植业生产面临耕地逐年减少困境,在高基数粮食生产上,增产难度加大,种植业本身易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加之病虫害、市场方面价格波动的潜在风险,农业投入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持续提高农业效益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促进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持续加强农业服务。强化部门配合,做好秋菜生产服务。继续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干旱、洪涝、早霜、大风、冰雹等灾情监测预警,做好关键农时和灾害易发生地区防灾减灾。设施农业要提前做好疏沟排涝准备,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优化喷洒农药、施用化肥针对性,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推进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同时,多举措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继续推进肉鸡、奶牛产业集群项目,将沈北新区、法库县打造成为我市肉鸡、奶牛科技示范驱动区。积极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抓好设施渔业、稻田综合种养等项目,提高水产养殖效益。进一步提升我市养殖业规模化生产水平。
(三)加强宏观调控。重点加强生猪市场行情监测,必要时开展收储工作,稳定猪价,防止生猪生产出现大幅波动。同时,增加玉米、大豆进口,平抑饲料价格,降低生猪养殖成本。此外,加强对中小型生猪养殖户的金融扶持工作,避免因资金短缺影响生产,保障养殖积极性,促进生猪养殖合理稳定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大型河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节水示范工程,加强低洼地块的排涝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村庄延伸覆盖,有序推进村级层面生活污水治理。
(五)搭乘电商快车,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充分借助阿里、京东、东软等大公司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集中力量,采取措施,全向发力,进一步培育沈阳本地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融合项目、结合职责,围绕特色农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为农村电商长远发展夯实基础,扩大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