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国家级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万亩稻浪,碧波荡漾。
在秦家镇盛昌种业试验田里,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正在为周边的农民群众讲解田间管理的知识,农技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农民鼓掌欢迎。像这样的田间课堂,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已经整整开展了10个年头。
一道道田埂,就像一个个田字格,记录下这片广袤黑土地上的科技农业、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以及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图为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国家级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盛昌种业“文化香米”科技示范田。(绥化市北林区委宣传部供图)
农业新科技锻造时代新农民
“这个白色的罩子,就是我们推广的性诱剂诱捕器,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关键是对植物和土壤无毒害、无污染,效果非常好。”李连文一边走一边介绍,“今年又是一个好年头,如果田间管理跟得上,秋后丰收就是定局。”
“农业技术推广,要做到农民身边,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李连文说。
但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
“我种了一辈子地了,还用你们教我怎么种?”新华乡的种田大户王志军曾表示不服。
2015年的春天,王志军第一次扩大种植规模,李连文就来到他的育秧大棚前。“你这个育秧大棚太小了,种的过密,稻苗容易得病。”李连文嘱咐王志军要注意秧苗管理,“一定要注意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做好通风炼苗。”王志军听了,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年年都这么种,也没出过啥事儿,不用你们瞎指挥。”
眼看工作做不通,李连文留下电话号码,忧心忡忡地离开了。一周之后,他就接到了王志军打来的电话。
“苗儿真的蔫了,咋整?”王志军在电话里的声音十分焦急,“每年都这么种,也没出过这种事啊!”
李连文立即赶到王志军家的育秧大棚,查看苗情、排查问题,经过科学的指导,总算解决了问题。按照他指导的种田方式,王志军家的水稻在当年获得了更高的产量。
这下王志军彻底服了,“没想到种个地,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现在他不仅成了北林区农机推广中心的铁杆粉丝,更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种田能手,每年的各类农技培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啊,得活到老、学到老啊,种地必须得学技术,没有技术,就是抓瞎。”王志军现在这样说。
王志军只是北林区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许多农民中的一个,现在的北林区,围绕“职业农民”开展的科技培训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从“农业三减”到新技术应用,从新型农机再到航化作业,农民群众对科技的认可与使用,让北林区成为农业科技化的“样板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