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科技“牵手”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1-07-02 2270
导读

俗话说“水稻怕旱,旱稻怕水”,那有没有既不怕水又不怕旱,对生长条件不挑剔的水稻呢?有!日前,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粮作所)成功选育了海籼香5号和中科西陆4号水陆两用稻新品种。新品种

 

 

俗话说“水稻怕旱,旱稻怕水”,那有没有既不怕水又不怕旱,对生长条件不挑剔的水稻呢?有!

日前,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粮作所)成功选育了海籼香5号和中科西陆4号水陆两用稻新品种。新品种可在水田或旱地种植,可通过机械化或人工直播轻简化栽培。

“近年来,海南水稻年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需要投入大量劳力育秧、插秧、灌溉等,种稻没有积极性。”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王效宁介绍。

针对存在问题,省农科院粮作所提出培育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水陆两用稻新品种的对策。“之前我们在澄迈县、五指山市进行区域性试种,海籼香5号亩产超500公斤,中科西陆4号亩产超600公斤,田间长势和产量表现都很不错。”王效宁说,推广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对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省农科院粮作所党支部是一个科研型党支部。如何发挥科研型党支部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省农科院粮作所党支部花了不少心思。“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关键在于科研更好地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王效宁说,科研型党支部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田野里。

从培育水稻新品种,到研究海南野生稻,筛选出支撑水稻育种的新材料,为选育抗病的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再到研发地瓜脱毒苗配套技术……省农科院粮作所以党建为引领,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把好经验、好做法带到一线,把新技术、新观念传给农民。

例如,在东方市东河镇西方村,省农科院粮作所实施的“毛豆-优质稻”粮蔬轮作项目,通过毛豆与优质稻轮作,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良耕地。目前,该村轮作面积达2000多亩,累计带动村民增收300多万元。

为了实现农业科研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双向互动与协同发展,省农科院粮作所党支部派出人员多次深入海南多个村庄,在农家、田间地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专家们俯下身来听困难,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

去年,省农科院粮作所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服务团,该团成员大部分是党员。专家服务团成员通过电话、微信、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累计为海南11个市县23个乡镇提供恢复生产科技服务,为全省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科技支撑。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95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