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潍坊力量

   2021-06-28 3680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源自潍坊的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市场流通带动商品经济发展等经验成为引领全国农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源自潍坊的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市场流通带动商品经济发展等经验成为引领全国农业发展的风向标,逐步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带领全市人民展开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全面实践,赋予新时代"三个模式"新内涵,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积累新经验。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过程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上,潍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担责任使命,依托当地特点和资源禀赋,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时代内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释放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创"出了新路径,"植"出了新天地,"画"出了新境界。

2021年6月6日,《潍坊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布。这一指标体系的制定、建立、发布、试行,将对推进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示范意义。潍坊如何推进和落实这一指标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实践课题。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说:"‘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诞生,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紧密相关。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但‘三个模式’所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对于我们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仍然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副省长曾赞荣希望潍坊市对标《指标体系》,找准目标差距,补齐发展短板,着力破解束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探索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路径,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走在前列,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潍坊力量。

"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指标体系》的发布,必将引领和推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发挥好《指标体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努力探索有潍坊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市委书记田庆盈在《潍坊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布会上坚定地说。

用好指标体系,提供新的"潍坊样板"

"编制《指标体系》,目的是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国乡村振兴探路子、作贡献。"田庆盈说。

我市将以《指标体系》为行动指南与工作目标,加快绘制"农业强不强,供应充足多产粮;农民富不富,城乡均衡富裕路;农村美不美,宜居宜业绿山水"新时代现代化乡村新蓝图,让广大农民过上"生产轻松体面,生活富足美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生活,进一步塑造"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金字品牌,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的"潍坊模式",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潍坊样本"。

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李继凯说,"围绕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指标的发布,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包括:一是农业强,供应充足多产粮:二是农民富,城乡均衡共富路:三是农村美,宜居宜业绿山水。"

李继凯认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指标体系理论研究与修正完善工作,助推潍坊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形成新的"潍坊模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新的"潍坊经验",为区域及全国走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潍坊样板"。

比如,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已建成作物育种、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三大公共平台,在第三代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建成分子生物、细胞工程、病虫害综合防治3个实验室,5个番茄品种已向农业农村部申报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之一。瞄准未来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赋予符合农业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动能,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凸显。

像这样的一个个"软实力"成为"硬支撑",它们也成为《指标体系》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指标,在未来的创新提升中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推动"五个振兴"在潍坊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直接近距离关注"三个模式"前沿的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李少军认为,第一,编制《指标体系》行动方案,把目标分解到年度,分解到县域和市直有关部门,明确一批重大支撑项目,比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乡村生态和文化建设项目等。第二,用好考核指挥棒,建立潍坊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运行检测平台,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情况纳入考核,以年度为单位制定考核实施方案,采取工作实绩考评评分、日常监督和加减分项等定量测算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第三,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发布了《指标体系》,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或一成不变,而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宏观政策、时代发展趋势、潍坊实际需求等客观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先行一步,率先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李少军表示,比较地看,全国全省范围内,没有一个城市像潍坊具备这样的先发优势,也没有一个城市像潍坊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潍坊最有基础、最有信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最有义务、最有责任探索相应指标体系进行复制推广。

"潍坊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齐鲁样板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农业,潍坊绝对是第一的,潍坊是真正现代农业。"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费洪平认为,《指标体系》发布以后要转化应用。要发挥在全省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考核指标,现在发改委在搞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将来搞完以后生成一套模型,对于全国贡献非常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曾在讲评中说,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度量,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三个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很多人从字面简单理解说,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农业现代化跟农村现代化简单相加,也有专家提出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三农"现代化,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这里面可能是一种误解,不是这三个简单相加,因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一种包容的关系。他认为,现在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建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下一步,我们的范围由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希望潍坊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能够成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当好探路者、排头兵

国家有期望,山东有部署,潍坊有底气,更有决心。回望过去的三年,潍坊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巩固拓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时代新内涵、新标准,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着力在智慧农业和共同富裕上下功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交出了一份卓尔不凡的答卷。

如何在"制度机制创新上有突破,在科技创新上有突破,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有突破",积极巩固拓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让"三个模式"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作为山东省的农业大市,潍坊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经营体系、乡村建设与治理等方面均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探索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和发展路径,潍坊有条件、有优势。

副市长马清民认为,《指标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时代性强。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要求,紧紧围绕五大振兴主题,提出了‘五化一融’总体框架。二是特色鲜明,可行性强。我们参照国内外先进地区做法,立足山东和潍坊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和基础优势,充分征求专家学者、干部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意见,科学设置了68个一、二、三级指标。三是导向鲜明,引领性强。以《指标体系》为引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当好探路者、排头兵,努力为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国内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在迫切的实践需求和新的时代条件下,潍坊赋予"三个模式"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模样更加形象具体,潍坊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共同发布了《指标体系》。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以农业生产现代化之"强",农民生活现代化之"富",乡村生态现代化之"美",乡村文化现代化之"兴",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高"的内涵为理论基础,践行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主要内容,设置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乡村生态现代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6个一级指标,构建16个二级,40个三级指标体系,涵盖市级、县级、镇级三个行政层级,形成"六三三架构"。其中市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0个三级指标,县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6个三级指标,镇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3个三级指标。

《指标体系》将农业农村现代化划分为发展起步阶段(0-60分)、转型跨越阶段(60-80分)、基本实现阶段(80-90分)及全面实现阶段(90分及以上)。"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水平"评估结果显示,潍坊市2020年综合得分为65.55分,对照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划分标准,属于转型跨越阶段。但距离基本实现阶段的目标值还有一定差距。如果能够完成规划目标值,到2025年潍坊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得分为81.28分,进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到2035年潍坊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得分为94.23分,进入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

瞄准这些短板,我市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五大振兴"工作方案》等,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规划,配套形成了"1+5+5+N"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形成了"产业为基、全面振兴,片区带动、全域提升,城乡融合、全要素支撑,组织引领、全民行动"的思想共识和实践路径,提出了农业融合化、农村社区化、农民职业化"三化"提升,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生产标准化、产业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主体化、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六化发展"等一系列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

拉高标杆,沿着详细"时间表"与"路线图",我市稳扎稳打,朝着目标挺进。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绿",市农业科学院赵建武这个比喻诠释潍坊在"三个模式"的创新实践。他认为,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指标体系》。任何一个理论成果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指标体系》也不例外。既然是试行,就允许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在波澜壮阔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去寻找短板。应当说,一级指标已经相对成熟,二、三级指标还有调整充实的空间。在经过一年或更长周期的实际操作过程后,应当虚心征求和接收来自乡村振兴一线同志的意见建议,及时修订指标、补充内容、完善结构,使之科学合理,简洁易行,层次分明,更切合潍坊实际,指导性、可操作性更强。

"下一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持续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内涵,不断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同时以这次发布会为契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持续提升《指标体系》科学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健全长效机制,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潍坊经验,作出潍坊贡献。"

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运在发布会上的话语,勾画着"三个模式"的创新提升的"谋",因地制宜的"兴",踏踏实实的"行"。

潍坊是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模式"嘱托的梦想之城、希望之城。潍坊改革开放风生水起、续写华章,勇于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农业农村现代化勇立潮头、走在前列,让人充满无限期待。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8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