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端牢中国饭碗。
在我国开局“十四五”、开启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耕地作为“要害”内容提及,再次说明了保护好耕地特殊重要意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质量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的必要实施途径之一。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组织遴选了114项农业主推技术(其中耕地质量提升类为九项),现予推介发布。
耕地质量提升类
62.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
63.东北地区玉米秸秆集中深还田快速改土培肥技术
64.旱作土壤秸秆错位轮还全耕层培肥技术
65.耕地土壤重金属关键障碍降控技术
66.寒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
67.东北黑土区旱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
68. 健康耕层构建技术
69.土壤熏蒸消毒技术
70.南方稻田豆科绿肥与稻草联合利用养地减肥技术
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将继续列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重点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组织发布本地区年度农业主推技术。要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等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展示工作。要充分调动公益性推广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推动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健康耕层构建技术基本情况
健康的耕层是土壤可持续利用、作物优质高产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保障。影响耕层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土壤板结、耕层变浅是主要因素。近三十年,因自然、人为、机械操作、耕作方式等不当及不科学的施肥造成了耕层变浅、土壤板结等。据统计,我国耕地耕层厚度小于15cm的有2.67亿亩,15cm~20cm的有11.75亿亩。健康耕层构建技术通过应用研制的土壤调理科技成果和合理施肥,打破土壤粘粒表面张力,在土壤粘粒和有机质胶体表面形成束水性半胶束,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形成土壤团聚体,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使土壤疏松,打破土壤板结,加深有效耕层,扩充土壤吸纳水分、养分的容量,协调土壤耕层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作物抗逆性,为作物生长发育构建一个健康肥沃的耕层土壤环境,是解决当前耕层变浅、土壤板结的一项重要科学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