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金融“活水” 加速流入新型农业

   2021-06-07 62220
导读

近日,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

 

近日,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晌午,退休村医老王把一块块砖从院子东头儿一块一块地搬到西头儿,垒成方方正正的样子。按照他自己起草的设计图纸看,这个方正的石围子预计有3米宽、1米高,基础工序完成后,外围要贴上草清色的瓷砖。老王说,这是养鱼池。他要把屋里鱼缸里的那几条宝贝的观赏鱼倒在里面。

去年的这个时候,老王还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地干活。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两个人。“快70了,干不动了。把手里的地租给了别人。现在钱够花,我每天倒腾倒腾养鱼池,老伴儿看看电视做做饭。”老王乐呵呵地说。

像老王这种把地租给别人,由农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集中管理的农户不在少数。村民老邢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了,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下地干不动了。地不能荒着,所以就租出去,很省心。”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了。渐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也变得清晰且丰满起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天津家庭农场数量超过1万家,农民合作社1.13万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经营困难、遭受过资金困局,但在政策和金融机构的合力扶持下,农业经营主体慢慢地探索出一条集约化生产流程,逐步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华丽蜕变。

由小到大

在天津宝坻区,年过五旬的村民郑述强蹲在自己的水稻承包地察看秧苗生长情况。今年年初以来整体雨量不多、气温不高,导致秧苗的生长较往常慢了一些。郑述强每天察看秧苗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水量和肥料。

郑述强一直和水稻打交道,早年间只是种植自家两三亩的自留地。到了2000年开始承包村民的土地做大规模,这一年他种了50亩地,但很不巧遇到干旱问题稻谷生长不佳,卖完粮食,扣掉各种成本最后还亏了3万多块。“那时想着一辈子种水稻,再干一年试试,不行就不包地了。”郑述强告诉新金融记者,2001年的时候收成终于转好,1年赚了2万多块。这让他对水稻种植更有信心,开始承包更多的地,生产规模从50亩扩大到100亩,再到现在种植了800多亩地。种植方式也从最初的单户种,发展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郑述强说,“现在我们有5名社员,种植的规模和技术也提升了,收益也高了。现在一年能有10多万收入,5名社员一年就有50多万收入。”

有了成熟的水稻种植经验和技术,郑述强和社员商量着再承包700亩地。但最近几年,土地租金不断上涨,需要投入的成本愈发增加。郑述强估算了一下,如果再承包700亩地,就需要土地承包费80多万元,加上后期的农资费等费用50万元,一共得拿出130多万元。但郑述强和社员手头上并没有这么多资金。

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郑述强偶然在农资经销部采购农资时了解到邮储银行的惠农贷款业务,于是找到了邮储银行天津宝坻支行的客户经理。“当时郑师傅正为资金问题发愁。以前的经营郑师傅都是前期把承包费缴纳完了,后期的运行成本就比较吃紧,只能从亲朋好友处筹措资金,但越来越难的人情成本让客户渴望从其他渠道融资。”邮储银行天津宝坻支行有关负责人告诉新金融记者,客户经理去现场调查走访,收集全了客户的基本资料,了解到郑师傅并无可抵押资产或担保物问题。为此,银行为客户联系了天津农担公司进行业务担保,仅用了一周时间便为客户完成了贷款的全部手续,解决了客户的资金难题。

据了解,天津宝坻区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春耕春备需要大量资金,邮储银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邮储银行天津宝坻支行涉农贷款户数结余825户,贷款余额近4亿元。其中为春耕春备提供贷款资金217笔,金额近1亿元。

无独有偶,在天津宁河区,信贷金融下乡活动同样持续多年,村民在家门口便可获悉最新的信贷政策和惠农举措。数据显示,仅今年1-5月,邮储银行天津宁河区支行投向涉农行业贷款514笔,金额超2亿元;目前涉农贷款余额4.4亿元。

合作社的“兴起”有效地推动了种植模式走向机械化和现代化。稻种培育和生产商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蔡卓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是专注于粳稻尤其是优质粳稻品种培育和种子生产的公司,向有种植需求的个人和组织提供优良稻种和技术服务。过去小农种植模式难以实现标准化、科学性种植。随着近几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了适度规模化,这就为规模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以水稻生产为例,育秧、插秧、植保、施肥、收获各个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供应也相对稳定一些。我国还有一些现代农业种植公司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汇集优质的现代农业产品和服务资源,实现科学决策。通过视频监控、小型气象站等设备实时监控种植情况,大大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蔡卓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70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