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服务“三农”东北农业大学为龙江农业腾飞插上科技翅膀

   2021-06-04 62310
导读

4月7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楼内,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教授苏中滨正和学生们分析智慧农业大屏上呈现出的数据。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建三江红卫农场的种植相关

 

4月7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楼内,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教授苏中滨正和学生们分析智慧农业大屏上呈现出的数据。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建三江红卫农场的种植相关信息都清晰地出现在大屏上。这只是苏中滨教授带领的东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每天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东北农业大学发挥专业优势,为龙江农业腾飞插上科技翅膀的重要举措之一。
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教授苏中滨
以地方需求为导向 智慧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在560公里外的建三江红卫农场“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同样的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实时更新。农场负责人和种植户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可以时时查看种植区,小到长势,大到天气预报、田间管理提示,方便、精准、便捷、高效。
红卫农场“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开发建设,是东北农业大学围绕北大荒农垦集团“双控一服务”的转型发展需求进行立项建设的。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了覆盖水稻生产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构建了“一核两翼四化十大科技支撑系统”的农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开发了面向农场管理人员、农技人员、农户等不同对象的手机客户端,实现了水稻叶龄模型化诊断、农事任务智能化管理、农产品产销网络化对接三大突破,为农场探索生产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销售网络化的农业产业数字化解决路径。
这只是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助农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很多优质水稻品种的种子被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从学校的实验室精挑细选,千里迢迢带到了祖国的大粮仓建三江,播撒到各个种植区。
东北农业大学彭显龙教授研发的“寒地稻田简化高效施肥技术”在建三江胜利、勤得利、创业、红卫、二道河5个农场推广,使用面积扩大到了2万亩。这种技术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需肥规律,确定水稻需肥总量,并生产适合稻田机械施用的高效肥料。通过应用缓控释技术可以实现1次施肥满足高产水稻所需,做到了简化高效施肥。
东农312马铃薯品种
2020年5月,东北农业大学“水稻育秧棚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项目”在建三江红卫农场和前进农场进行了试验示范。项目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孙文鹏自己开车来到前进农场,带去了优良马铃薯品种和专用微生物种衣剂,并对技术关键点进行了讲解指导。经测产,应用这项技术的马铃薯有效控制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品质高,亩产突破8000斤,经济效益达到5000元以上。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扎实推进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有效助力建三江分公司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8月28日,“红卫农场综合示范基地”揭牌。作为首个综合示范基地,这也标志着东北农业大学与建三江分公司共同建设的“东农•建三江寒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实体服务机构正式运行。示范区集科技创新研发、成果推广示范、基层科技人才培育、优秀农业人才交流供给等功能于一体,是东北农业大学结合建三江实际特点,量身打造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旨在有效解决建三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需求,切实提高建三江科技创新水平,真正服务建三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66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