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辉煌百年路丨生机勃勃欲焕发,朝阳农业这样一路走来......

   2021-05-25 2370
导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直以来,春耕陇上,夏作田间,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即使时代变迁、生产改革,不变的依然是朝阳区这片沃土上延绵不息的农业文明。轻轻的,一阵风拂过田野,在高楼鳞次栉比的国际化朝阳,还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直以来,春耕陇上,夏作田间,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即使时代变迁、生产改革,不变的依然是朝阳区这片沃土上延绵不息的农业文明。

轻轻的,一阵风拂过田野,在高楼鳞次栉比的国际化朝阳,还能感受到独具魅力的现代化田园风光。时光的记忆也被闪回到了曾经一段段如诗如歌的流金岁月。今天,就跟着记者的思绪一起感受朝阳农业的发展变迁。

从首都的“菜篮子”“米袋子”到现代化都市农业

朝阳区已经走过了60余个春秋,从首都的“菜篮子”“米袋子”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农业,朝阳区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朝阳区是首都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也是首都粮食、蔬菜的主要供应区,是全市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南磨房乡曾是首都副食品基地之一

▲三间房乡平整土地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科院专家到崔各庄技术指导

▲20世纪70年代小麦机收作业

▲1971年黑庄户乡粮食丰收

上世纪90年代,朝阳区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单一模式,把农业发展与城市需求融为一体,重点推进都市农业建设。

▲淡水鱼养殖

▲崔各庄乡农民田间劳作

▲金盏乡千亩麦田

进入2000年以后,朝阳区彻底退出商品粮生产,加快了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先后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2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7个,完成了由单一生产型向多功能型、由城郊型向都市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000年豆各庄乡蔬菜大棚

▲2008年永顺华蔬菜基地建成

2010年后,朝阳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业建设,智慧农业项目获全国数字农业创新奖项。

▲朝来农艺园家庭菜园

▲阳台菜园品种推介会

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谱写都市里的田园牧歌

生机勃勃欲焕发,成功“转型”的朝阳农业,具有浓浓的现代风格。

特色园区

在朝阳,如今有14家特色农业园区企业,其中13家种植业企业,1家水产生产企业,不同经营模式的特色园区如一颗颗翡翠,点缀在朝阳的沃土上。

1.采摘休闲类园区

2.蔬菜种植类园区

3.有种企业

4.数字农业类园区

5.水产养殖类

标准化生产基地

目前,朝阳区有标准化生产基地12家、“三品一标“认证基地10家。

数字农业

2021年,朝阳区将结合朝阳城市智慧大脑建设,以来广营乡朝来农艺园、孙河乡郎枣园为试点,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数字农业应用推广项目,打造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动朝阳农业数字化建设水平。

通过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水、肥、药等农业投入,构建设施蔬菜育苗、种植、加工、储藏、物流全产业链数字集成方案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可看、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特色”数字农业发展路径。

朝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未来,朝阳农村将依托全区优势资源做强特色农业,将朝阳打造成为数字农业先行区、生态体验农业示范区,让我们共同期待!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56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