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

   2022-11-10 当代陕西​62240
导读

大荔冬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全县种植面积约50万亩,年产值50亿元,这在全国为数不多。“大荔冬枣”能不能复制,能不能成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渭南

 

大荔冬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全县种植面积约50万亩,年产值50亿元,这在全国为数不多。

“大荔冬枣”能不能复制,能不能成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渭南市大荔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契机,面对产业结构不优、不精、不强及营商环境和市场预期尚有差异等不足,结合“农”字和地域特色,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荔模式”道路。然而,大荔特色农业不光是冬枣,放在整个特色农业产业角度去看,高质量发展还要做好、做实“农”字文章,加大力度对特色农业进行再提升。

村民采摘成熟冬枣

机遇:区位、文化、特色农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大荔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大荔处在国家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优势条件下,是汾渭平原重要的农作物主产区,地处陕晋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大荔县域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其中黄河滩区耕地面积约为15万亩,冬枣约为7.8万亩,剩余7.2万余亩为其他杂果和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随着沿黄旅游专线穿境而过,在黄河滩区的企业越来越多,目前发展水产企业有近20家,渔业养殖户约300户,渔业总人口约2.4万人。

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彰显。大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近百项,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历史素材。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大荔人民,汲取着黄河奔腾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原本“黄河滩地多盐碱,只长荒草不长庄稼”的荒地变成了如今的良田,更磨砺出大荔农民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精神。“母亲河的水,勤劳的人们在耕耘,黄河滩里万亩莲,风吹麦浪说丰年,枣花香遍黄河岸……”这是黄河边上大荔严通村的村歌,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唱出了黄河成为幸福河的心声。

特色农业全国标杆。大荔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千年河西地、关中米粮川”的美称。全县耕地面积150万亩,2020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46.54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95.26万亩。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2019年建成2.21万亩,2020年建成6.5万亩,2021年已建成5万亩。近年来,大荔县农业产业化集聚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大荔的冬枣产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续三年跻身“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全县种植面积约50万亩,年产值突破50亿元,是大荔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511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