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应该受到重视

   2022-11-08 中国青年网380
导读

生物多样性既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都被证明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然环境优越,只要因地制宜进行动态保护、活态利用,就能

 

生物多样性既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都被证明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然环境优越,只要因地制宜进行动态保护、活态利用,就能有力地推动那里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此前数月,2022年5月20日,中国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并向世界发出了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作为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的国家之一,我国自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推荐为首批保护试点以来,已占据国际上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的18项,挖掘和保护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我国仍然存在保护力度不足、发掘深度不够等短板,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直接经济价值,忽视了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的间接价值,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潜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既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如何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强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自古以来崇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比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南方有稻作梯田,北方有石堰梯田,水乡有垛田、圩田等;在生态适应方面,有草原游牧、农林牧复合和稻鱼鸭共生等生产体系。这些都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成功范例。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509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