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农业产业化的“靖州现象”

   2022-10-28 华声在线62300
导读

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茯苓加工及出口基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全国一流,杨梅种植面积居中南地区第一……一个个充满旺盛活力的农业产业,在靖州广袤大地上激荡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奋进乐章。踏着乡村振兴的鼓点,发扬

 

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茯苓加工及出口基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全国一流,杨梅种植面积居中南地区第一……一个个充满旺盛活力的农业产业,在靖州广袤大地上激荡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奋进乐章。

踏着乡村振兴的鼓点,发扬“闯创干”的作风,靖州坚定不移走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一窖茯苓、一颗杨梅、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粒种子、一头生猪和中药材“6+1”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出农业产业化的“靖州现象”。

标准规模,挺起产业脊梁

初秋时节,走进靖州甘棠镇平原村,只见农田平整方正,机耕道笔直延伸,大小沟渠纵横交错,一幅“田成方、地增肥、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的现代农业画卷呈现眼前。

“靖州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不断降低农业运营成本,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靖州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邹正连介绍,该县共有耕地34.1万余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余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

同时,该县重点打造了太阳坪原种场亲本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5个,按照“企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区+农户+基地”的模式,建成了集“种子生产、晾晒、烘干、加工、仓储”于一体的种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国家保障了900万亩的优质稻用种需求。

“这里科技味十足。”走进靖州智慧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感慨这里的系统先进。

2021年,靖州搭建起怀化市最大的智慧农业平台。平台以制种产业为切入点,建设靖州三农综合信息数据库、靖农通App、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溯源”、移动执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六大基础应用。统筹各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引导社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标准化精益化生产。

“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农田、监测农田情况、线上咨询农业专家等。”靖州数字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负责人杨荣说,从播种到收割、烘干,都可在平台“一站式”解决。

培育龙头,做强产业链条

削皮、切片、切丁……机器轰鸣声中,靖州国苓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流水生产链循环往复,一袋袋成品鱼贯而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503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