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7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五年前10月份的一个早上,潭门镇福田村路两旁的田野上,一片绿意盎然、瓜果飘香,时任琼海市农产品检测站站长徐卫清带着同事来到潭门镇的一处冬季瓜菜种植基地,对基地内的辣椒和青皮冬瓜进行抽样,原来他们是正在对瓜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徐卫清正在田间地头指导瓜菜生产。记者苏桂除 摄
每一届年会检测的样品都在几千上万个左右
作为琼海市农产品检测站站长,徐卫清无比清楚肩上的重任,始终坚守“质量安全重于泰山”这个信念。
琼海冬季瓜菜基地有10多万亩,特别是冬季瓜菜跨越的时间较久,上市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以辣椒、青皮冬瓜、茄子为主要品种。
“冬季瓜菜是琼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我们要经常到田间地头去指导农户病虫害防控以及做好农药残留的抽样检测等。”徐卫清说,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技术干部始终奋战在冬季瓜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的第一线,开展例行抽样检测工作。严格把控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的监测、抽查,到农产品上餐桌的重点检查,琼海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切实保障,这中间每一个环节徐卫清都亲自上阵,包括每季度配合国家、省农业部门开展农产品违禁农药监督抽查工作。
在徐卫清看来,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的任务,是每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这项工作从会前、会中,均容不得懈怠。”他说,从年会开始前,全市各家定点供应农业产品的酒店送来过的样品都要进行安全检测,因为量大,检测人员少,工作人员每天得早晨5点起床,6点开始投入工作。直到会议结束,每一届年会检测的样品都在几千上万个左右。
从事农业十余载这两项成就突出
徐卫清从2018年到琼海市农技推广中心担任主任,从事农产品技术推广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徐卫清目前职业生涯的全部,也是他最值得津津乐道且最有亮点的工作。
作为一名“80后”技术干部,徐卫清从事农业十余载,组织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实施了多个农业项目,如水稻新品种示范、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绿色防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通过优良品种和优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力助推了琼海市种植业绿色高效发展。
农业生产最怕的是病虫害,这对徐卫清来说也不是难事,他先后带领团队在绿色防控、病虫害统防统治中摸索出一套防治经验——利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
在琼海每年晚稻病虫害高发期,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大面积的统防统治,对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进行有效遏制,每年基本完成防治面积达2万多亩次,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保证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作物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引进示范极为关键,而这也恰恰是徐卫清农技团队的强项。
近三年来,他带着农技中心在水稻新品种推广方面,已完成吉丰优606、Y两优900、旱优113、特优809等70多个品种的示范推广,并正在积极推动本地当家品种“科13”的提纯复壮工作。不断丰富琼海市水稻种植品种结构,推动琼海水稻朝着高产、优质、高效这条路不断迈进。
突破夏季因“高温多雨”常年瓜菜种植难题
针对夏季因“高温多雨”常年瓜菜种植难问题,徐卫清带领团队于2020年开始在塔洋镇打犁洋向农户推广简易大棚20亩,缓解雨水对瓜菜的冲刷,有效解决了高温多雨的难题,农民种菜效益显著提高。后龙江镇滨滩村、长坡伍园村、中原排沟村、万泉夏坡洋、阳江益良村等相继效仿建立起简易大棚,面积达200多亩。
“别小看这个大棚,一亩投资几千元可使用上三五年。”徐卫清说,在没有使用该大棚前,高温多雨种植的瓜菜没法保证,但使用该大棚后,农户一年可种6-7造,一造可产2000多斤瓜菜,周期短、见效快。后来,推广在大棚内放置黄蓝板的模式,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瓜菜品质和产品都有显著提高。
十几年来,在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之下,先后助力琼海市于2017年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全省首个;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2012年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工作先进个人”,琼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14-2016年度全市质量强市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被评为“2019年度琼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同年被认定为海南省其他类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