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黄金十年步履铿锵

   2022-10-19 云南日报220
导读

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 本报通讯员 余伟刚 龙嘉 郑熙 摄景洪市勐旺乡茶叶生产 本报通讯员 杨德明 摄乡村产业兴旺,家园美丽宜居,农民幸福安康,一幅红红火火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在云岭铺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

 

 

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 本报通讯员 余伟刚 龙嘉 郑熙 摄

景洪市勐旺乡茶叶生产 本报通讯员 杨德明 摄

景洪市勐旺乡茶叶生产 本报通讯员 杨德明 摄

乡村产业兴旺,家园美丽宜居,农民幸福安康,一幅红红火火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在云岭铺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云南农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十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多样性资源基础,抓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持续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实现了资源大省向农业大省的华丽转变,并持续朝着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截至2021年底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万亿元

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

由2012年的1687.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930.3万吨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930元提高到2021年的14197元年均增长9.1%

茶叶种植面积达740万亩

花卉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咖啡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国98%以上

特色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

十年来,云南努力将资源禀赋转变为富民兴边的优势农业产业。云南农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640.4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870.2亿元,优质农产品在满足时鲜供应的同时不断向精深加工方向提档升级,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升至1.9∶1,助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出口竞争力增强,2021年全省农产品实现出口额279.2亿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5.8%,出口规模优势扩大。

取得这些亮眼的成绩,得益于云南准确把脉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这一关窍,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云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法宝,解决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问题。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十年,云南人牢牢握住“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由2012年的1687.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930.3万吨,在全国粮食产销平衡区中稳居第一位;蔬菜产量达到2748.9万吨,较2012年增加86.7%,近七成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肉类总产量由2012年的349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87万吨,供应量位居全国前列。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让云南人吃喝不愁,以茶叶、咖啡、花卉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也迅速升级,三产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出。

立足山区农业实际,通过打造茶产业为主,蔬菜、生猪产业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保山市昌宁县构建起新型产业体系,原本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开启了“昌宁红茶”品牌新征程。昌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2.98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基地,扶持昌宁红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昌宁红茶”正努力打造为世界知名红茶品牌。

近年来,云南优势农业产业产量、产值节节攀升,为云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2021年茶叶种植面积达740万亩,实现“千亿云茶产业”发展目标,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增速位列全球第一,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水果产量由2012年的511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1200万吨,年均增幅10%;咖啡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国98%以上;天然橡胶、核桃、澳洲坚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位……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96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