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璧山: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10-19 璧山区融媒体中心​280
导读

眼下的璧山农村,抬眼望去,产业基地四处延伸,蔬菜大棚生机勃勃,农房屋舍错落有致……一切都呈现出美丽乡村的喜人景象。近年来,璧山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擦亮“国家城乡

 

 

眼下的璧山农村,抬眼望去,产业基地四处延伸,蔬菜大棚生机勃勃,农房屋舍错落有致……一切都呈现出美丽乡村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璧山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擦亮“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金字招牌,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农业“压仓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

农产品量质齐升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10月12日,在璧北蔬菜基地核心区,记者看到,上有喷灌,下有滴灌,信箱大小的智能监测设备安装在菜地里,主要监测蔬菜基地内空气温度和湿度、土壤温度和水分、二氧化碳浓度、光辐射强度等数据,这些数据会通过物联网传输到后台。

“在可自动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灌溉、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的温室里,农作物产量可成倍提高,质量更是显著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初步测算,应用“智慧农业”相关技术后,农业生产成本可下降30%左右,产量增加20%左右,农民劳动强度降低30%。

开展“星创天地”双创孵化试验,探索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利用易追溯二维码、数据监管平台等推进数字农业发展;

……

近年来,璧山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引导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公众对优质特色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打造群众满意的“菜篮子”“果园子”。

据统计,2021年全区蔬菜总产量81.85万吨,较2012年增长36.7%;2021年全区水果产量16.60万吨,较2012年增长68.7%;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年均产量17.06万吨。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

都市农业成型起势

10月13日,记者走进大兴镇高桥村禾木千里生态农业科技园,放眼望去,成片的菲油果树上,一颗颗翠绿的菲油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散发着浓郁的果香。

“我们因地制宜,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引进新型品种,现在菲油果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其市场价一般为每斤100元左右,市场前景可观。”基地负责人张松介绍,下一步,将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推出菲油果花茶、果酒、面膜、膳食餐粉等,把基地打造成高品质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高桥村菲油果种植基地只是璧山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的缩影。近年来,璧山区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抓手,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供给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化。深化“三变”改革、“三权分置”“三社”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农业标准化,鼓励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围绕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分别建设系列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推动农业品牌化,提升璧山儿菜、璧山番茄、璧山葡萄、“清水鱼”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推动农业特色化,培育发展菲油果、金丝皇菊等特色高附加值农产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人民生活富裕富足

“现在农村的环境真是大变样,荒地种上各种植物,还修了便民道方便我们观赏,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0月11日,丁家街道龙安村村民魏泽家在家门口的生态湿地散步时发出感慨。她告诉记者,生态湿地里一年四季都能赏花观景,不仅为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2%,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农村千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等达100%,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生活富裕富足。近年来,璧山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能,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95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