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宝应雨森家庭农场:“技术、农机、服务”组合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2-10-12 腾讯新闻330
导读

江苏宝应县雨森家庭农场成立于2019年。几年来,农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在稻麦生产上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将稻麦生产的农艺环节与农机发展高度融合,努力实现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目前农场经营面积350余亩,

 

 

江苏宝应县雨森家庭农场成立于2019年。几年来,农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在稻麦生产上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将稻麦生产的农艺环节与农机发展高度融合,努力实现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目前农场经营面积350余亩,仅2021年就实现营业收入150多万元,纯收益达到30万元。


宝应县雨森家庭农场主王雨森(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雨森家庭农场在返乡大学生王雨森的带领下,摒弃种植多年的淮稻5号和中筋小麦品种,选用适宜的优质品种,小麦选种镇麦12、农麦88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水稻选种南粳5718、南粳9108等优质食味稻品种,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够提升粮食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实现提质增产双丰收。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机的发展,先进的智能农机与现代农艺相结合的实际应用是新农人们的使命。雨森家庭农场引进智能农机和高效农具,初步实现大田无人化作业,虽然只是在初步的阶段,却是为农业现代化智能化而实现的突破。与传统的喷药施肥方式相比,使用无人机助力小麦田间管理喷洒更均匀、效率更高,对小麦追肥覆盖范围更广。使用无人机每架每天可喷洒700亩左右,且喷洒一亩地的价格只需要5元,用时不超过一分钟,无人机的效率是人工的20倍,节约了成本、人力和时间,真正将“苦农”变为“酷农”。


组织学生零距离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农场现在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了团队,“植保无人机”队伍逐渐壮大到5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团队先后购进2台插秧机、1台收割机、5台无人植保机,探索全程机械化种粮。未来5年内,农场将逐步淘汰传统作业农业机械,换装新式智能化农机,大力发展智能农机与现代农艺的融合,解决智能农机实际应用中的难题。争取完成智慧农田的改造,做出无人化农场雏形,并以农田为中心,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努力做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农业品牌企业。“未来有一天,只需一个按键,在家就可以完成播种、保值、收割……”王雨森对未来智慧农业充满了憧憬。


使用无人机精准定量施肥(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坚持以“绿色、生态、智慧”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雨森家庭农场,从水稻小麦的品种上抓起,在每季种植前都会对土壤情况进行查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耕整地,为增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从选择高产的栽培方式上抓起,在水稻上,农场没有选择大部分农户喜欢的直播方式,而是采取全面机插秧的方式,虽然成本略微上升,但是其稳产、高产性以及对稻米品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从无人机精准定量的施肥方式上抓起,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化肥成分的危害,并在种植过程中适当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质量,提升粮食品质。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雨森农场拓展对外业务,对周边的种植大户进行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将种植大户在农忙时节找农机难,作业质量差的问题解决掉,也能为种植大户提供粮食生产定制化解决方案,为大家积极传授现代农业种植理念和技术等相关技能,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农业的良性循环扎好根,为农产品的地理认证提供帮助,为宝应地区最大程度上做到稳产、增产,为粮食绿色种植、安全生产、农业生态发展做好保障。

2022年4月13日团中央表彰全国优秀青年团员,王雨森作为全国唯一的家庭农场主获此殊荣。(陈文杰 杨立鹏)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92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