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光山张宝林:一生芳华献农业 躬耕田地谱华章

   2021-05-18 2890
导读

张宝林是光山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高级农艺师。曾多次获省、市表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从青丝到白发,她无怨无悔地把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事业。现如今已退休7年的她仍然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全县农业振兴

张宝林是光山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高级农艺师。曾多次获省、市表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从青丝到白发,她无怨无悔地把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事业。现如今已退休7年的她仍然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全县农业振兴发展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她是城里姑娘却甘当放牛娃

张宝林出生于1959年,母亲是一位教师,父亲是一位老农业人,靠自学钻研业务成为行业内的“土专家”。1975年,年仅16岁的张宝林积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下放到城郊公社胡围孜大队务农。这个从县城来的小姑娘干起活来毫不含糊,当时青年队有13条牛,由6个女孩子负责管理,别的女孩子都嫌脏嫌累,只有她每天都乐呵呵地把牛牵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牛儿们吃得肚儿圆,把牛栏清理的干干净净让牛住得舒服。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她对农业、农村有种特殊的情怀,修水渠、割麦、栽秧,她从来不喊一声苦、不叫一声累。1977年18岁的张宝林报考了豫南农专,如愿以偿地成为农学专业的一名学生。1980年,21岁的张宝林分配到光山县城郊公社农技站工作。从此,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是田地里的“好把式”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张宝林责任心极强,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特别是每次在农作物安种、调查和测产采集数据时,她都深入各示范点亲力亲为,仔细测量,力求精益求精。每年秧苗安种期时还是春寒料峭,她都不顾天气严寒,直接脱掉鞋袜下田为秧苗打厢、牵绳;每年小麦、水稻的测产期天气炎热,她都不顾庄稼地里密不透风,直接蹲下去进行测算,一块试验田测产下来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衣着朴素的张宝林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常年出入田间地头查苗数、查分蘖,调查农作物病情、虫情,采集第一手数据,观察试验田秧苗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农民栽秧、施肥、搞好田间管理。风吹日晒,她就像一块 “土疙瘩”,干起农活来却是有模有样的“好把式”。

2011年,张宝林带领技术团队进行“土肥试验项目”, 该项目每一季节共设10多个试验点,从试验规划到田间播种,张宝林和她的同事们在20多块田里抢时安种,连轴转了一个多月。由于高负荷运转,劳累过度,张宝林在安种最后一块试验田时发起了高烧,且右下腹疼痛不止。她强忍病痛做完试验田的播种后才返回就医,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医生要求立即进行手术。因为放心不下试验田,术后张宝林只休息了19天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她是全县农业系统的技术专家

平时,张宝林刻苦钻研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把专业科技知识和光山的农业实践紧密结合。2009年她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光山县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乡镇、村庄。通过调查、座谈、土壤化验分析,查清了光山县耕地土壤的地力状况、肥力水平、养分级别、土壤退化现状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了光山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制作了光山县土壤图等图件31套,撰写了《光山县水稻适宜性评价专题报告》等8个学术报告,主笔汇集编写成《河南省光山县耕地地力评价》一书,该书针对光山县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良、培肥的意见和对策,对指导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积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3年光山县开始实施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农业局组织骨干力量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张宝林因专业技术过硬,被任命为“专家组技术专家”。在张宝林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9月经国家水稻专家组实收测产,光山县千亩示范片的水稻产量突破了900公斤的指标,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标。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敬业精神,张宝林在业内都有口皆碑,在省、市工作交流会上,提起张宝林大家都交口称赞。

她是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寒来暑往,张宝林在农业战线上一干就是40年。农学专业毕业的她总是想用所学知识为农民解决疑难困惑、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提升光山农业的产量和效益。为了更好的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服务农民,年过半百的张宝林学电脑、做课件,每年都多次为县、乡、村、组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班讲课。为种田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技术工人传授农业科学技术,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地指导他们科学施肥、正确防治病虫草害、推广新品种,指导带动全县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科技增收,为光山农业的发展振兴做出贡献。

2014年底,55岁的张宝林到了退休年龄,当时光山县正在实施袁隆平杂交稻“百千万”工程项目,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张宝林不计个人得失,继续与同事们一起风雨无阻地跟进项目实施,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单位里的年轻同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张宝林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随后,她又投入到国家农业部安排的多年生稻的试验示范项目工作中。

工作中,张宝林是一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螺丝钉。家庭中,她是任劳任怨,贤惠能干的好妻子。在农业系统提起张宝林,没有不服气的,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既葆有劳动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又具有专家学者的睿智和通透。现在62岁的张宝林已是满头银发,仍然坚持着在乡村进行科学试验。她把一生的芳华献给了农业,也把高尚的品格留在了田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