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促进功能农业、功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牵头,在第29届杨凌农高会期间举办了2022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展。据悉,这是功能农业首次走进杨凌农高会,该专题展展示了来自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最新功能农业与食品技术,以及安康、江津、中卫、阳泉、垦利区和兴安盟等16个省市功能农业重点区域的100余款富硒、含锌、高钙与富含欧米伽-3、花青素、抗性淀粉等功能成分的功能大米、功能彩麦、功能水果、功能油脂、功能酒饮和功能性预制菜。
第29届杨凌农高会由科技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于9月15日至19日在杨凌示范区举办。本届农高会将聚焦“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主题,围绕“安全、有序、高水平”目标,着力从注重办会实效、扩大开放合作、彰显高新特色、打造云上展会新平台、市场化办会等五个方面提升农高会办会水平,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中国功能性预制菜联合研发中心签约成立
活动期间,“一带一路”国际功能农业科技创新院(iFAST)牵头,与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签约成立了中国功能性预制菜联合研发中心,将围绕功能性预制菜“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的构建,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中心”建设及全面技术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推广等活动。
什么是功能农业?
2008年,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第一次提出了“功能农业”的概念,至今已有15个年头。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功能农业走过了概念提出、科技创新与产业示范三个阶段,总体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功能农业(Functional Agriculture) 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我国农业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具体是指: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生境中生长或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及其它生物技术培育,实现农副产品中一种或多种有益健康成分(如矿物质、生物化合物)基于人类健康需求做出标准化优化的生产实践。功能农业是一个关系着“未来农民种什么,未来人们吃什么”的新兴方向。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尹雪斌博士表示:“功能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是发展的好时机,也是万亿级新风口。我国功能农业产值在‘十四五’将突破一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