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体系强预警。修订完善市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下发相关应急工作和技术操作指南,建立防灾减灾隐患排查、整改、验收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加强网络预警,通过“农民信箱”累计发送预警提醒23万条次,依托“舟山新区三农”微信公众号、种粮大户群及新区果蔬群等微信群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和工作提示,同时发放农业生产抗旱防高温指南1300份,分行业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做好防旱抗旱工作。二是靶向指导强服务。提前部署高温干旱农业防御应对工作,精准分析用水需求,提高灌溉用水使用效率。细分粮油、蔬果、畜牧等行业实际情况,成立专家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了解受灾情况、用水需求等,及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督导落实抗旱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指导组32支、专家291人次,服务农业主体155家次。三是优化保险强兜底。发挥政策性农业的“保驾护航”作用,于今年4月推出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明确规定已投保水稻种植保险且种植面积在5亩及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均可投保,种植面积不足5亩的可整村参保。截至目前,全市3.7万亩晚稻种植面积中已有2.1万亩投保,投保率超过56%,其中50亩以上水稻规模种植户的种植面积投保率达70.7%。投保种植户每亩最高可获赔1400元,基本覆盖水稻种植成本,满足种植户灾后自救和再生产需求。四是精准调度强保障。建立旱情“三色”预警和保供水优先级制度,遵循“抓重点、保大户”原则,实时监测粮食生产功能区、保障性蔬菜基地周边河道、山塘、水库水源情况,通过“一周一调度”“红黄绿”赋色明确保供水优先级。根据最新一期“三色图”统计,全市重点农业生产大户中,生产用水可保障5天的水稻、旱粮面积为1.4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