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科技资源注入县域发展——走进河北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2022-08-23 河北日报 ​96680
导读

辛集市翠王果品有限公司梨果智能分选线。 河北日报 记者郝东伟 摄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是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更是县域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新机制。2022

 

辛集市翠王果品有限公司梨果智能分选线。 河北日报 记者郝东伟 摄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是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更是县域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新机制。

2022年以来,河北积极搭建县域与科技资源良性结合的合作平台,精准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7个先行县共建工作初见成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日前,记者采访了赤城县、辛集市、乐亭县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感受新农业、新科技带来的变化。

聚焦优势产业

不断拓展共建半径

盛夏时节,在赤城县样田乡杨家坟村北,一排排蔬菜大棚有序铺开。大棚内,一棵棵生菜鲜翠欲滴,整齐码放在器皿中,褶皱的叶子里裹藏着扑鼻的清香。

“我们园区占地200亩,有育苗区、蔬菜基质栽培区和水循环栽培区。”盛丰农业园副总经理乔仲河介绍,基质栽培的好处是种植密度更大,收获周期更短。同样的面积,在大田只能种植两排生菜,利用层架式基质栽培可以种4层也就是8排,而且大田里一年只能收两茬,现在可以收6茬,产值至少能提高六七倍。

盛丰农业园配套安装了农业物联网系统,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十个参数一目了然。“通过一个个摄像头,农业专家可实时对我们的蔬菜‘把脉问诊’,方便极了!”乔仲河说。

为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赤城县将21个产业园区纳入物联网管理平台,实时将生产区图像及相关参数传送到物联网管理平台和手机APP上,统一管理、实时分析、远程指导。

“进入云农场,就像登上云端,卖菜方便多了。”2022年6月起,赤城县蔬菜种植大户李玉军进入“赤城云农场”后,每天都能接到订单电话,家里的50多亩蔬菜很快销售一空。为拓宽当地菜农销售渠道,赤城县创新推出微信小程序“赤城云农场”,实现菜农、菜商供需精准对接。

科技提振,产业兴旺。赤城县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引领,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培强供应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了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现代化特色农业。

“以共建单位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为核心,不断拓展共建半径,与包联帮扶赤城的河北大学、河北工大等七家单位共建起赤城县乡村振兴科研示范创新驿站。”赤城县副县长宋筱璟介绍,乡村振兴科研示范创新驿站重点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等开展工作,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技术难题就地解决、零距离服务三农。

2022年,赤城县将赤城赤芍、赤城架豆、赤城民宿、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县域四大主导产业倾力培育。其中,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中国芍药之乡专家工作站,投资2400万元打造赤城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和5000亩赤芍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集种质资源、种苗培育、标准基地、研学示范、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基地。投资3700万元新建设施架豆种植基地11个,年内架豆定植面积1万亩,预计产量可达20万吨。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58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