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而在响水县南河镇头甲、加庆、上王等村的西兰花大道两侧,工人们挥汗如雨抢工会战,菜农们起早贪黑抢时定植的场景随处可见。
响水县南河镇是全国一镇一品示范镇,全省西兰花单体种植最大镇,“中国西兰花之乡”的核心种植区。该镇抓住西兰花大道东延通车的机遇,超前谋划,抢“道”争先,早在夏收前已实施大道两侧8000亩土地流转,为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留足了发展空间。
加大投入,产业发展后劲增强有力。8月6日上午,夏日炙烤着大地。在西兰花大道东延基础设施建设的头甲村施工现场,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现场,一步也没有离开。“这个项目总投资1200多万元,涉及头甲、加庆、上王等村,主要是加大基地的土地整理和沟渠路建设,着力把基地建成沟相通、渠相连、路相融,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田块。”施工方负责人李誓说。
沿途两侧,各种类型施工机械正在轰鸣作业,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挖沟布管、有的在浇筑道路,到处呈现出紧张快干,只争朝夕的热火朝天场面。“这个项目时间紧,必须在本月底前完成,确保菜农的西兰花定植,项目的建设对全镇的西兰花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该镇分管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结构转型产业更加兴旺。凌晨五点,头甲村种植大户李军龙就来到自家的定植现场,他今年在新基地流转了160多亩地,计划种植早茬西兰花90亩,实行错时定植,有序上市,减少风险隐患。新基地内,有的地块已整理到位,有的地块滴灌带已铺设,有的地块已定植结束。
据了解,新基地种植户今年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改变过去定植后满灌的传统做法,全部改为滴灌,减少了定植后的死苗率。同时,全部推广水溶肥精准滴灌的新技术,节本增效。另外,新基地农户吸取以往种植教训,在定植前对地块全部理好排水系统,确保遇涝不手忙脚乱,达到雨停水干,规避了西兰花怕涝的风险。
“我今年种了110亩地的早熟喜盈门,这个品种优势是耐热,成熟期短,上市早,可补充全国西兰花市场的空档期。”种植户李军龙信心满满。“目前我镇的西兰花定植工作已陆续展开,今年在西兰花大道东延两侧新流转了8000多亩地,为我镇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更加兴旺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科技赋能也为我镇的产业增添了无限动能。”该镇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龙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