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打好山西农业转型“特色牌”

   2022-07-21 中国日报网62280
导读

对于我省来说,特色是最亮的标签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力。我们只有抓住特色、夯实基础,才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特”“优”产业稳链条提效益,主体培育稳预期提实力,培育乡村产业领军企业“链主”

 


 


对于我省来说,特色是最亮的标签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力。我们只有抓住特色、夯实基础,才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特”“优”产业稳链条提效益,主体培育稳预期提实力,培育乡村产业领军企业“链主”,树立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标杆,我省正在行动。

“特”“优”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省围绕三大省级战略、五大平台、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完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评选出山西小米、山西陈醋等17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太谷壶瓶枣、汾州核桃等46个市域公用品牌,吉县苹果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大同黄花、沁州黄小米、岚县土豆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17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四。目前省内绿色、有机认证产品1603个。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岳磊介绍,目前,全省“三品”认证的有效产品数多达5000多个,雁门清高苦荞健茶、山西水塔醋、吕梁野山坡沙棘汁等功能农产品品牌被大众普遍了解。

如何让这些农特产品叫得更响?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韩渊怀认为,还得继续扩大“晋”字号品牌的影响力。在他看来,品种也是一个关键的卖点。我省即将启动的农业生物育种联合攻关,为特色农业产业提供更好的品种,未来会保证优质品种的供应、提升我省农产品的竞争力。

围绕“特”“优”战略,我省做实做强三大战略、五大平台,做优做大十大集群,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早在4000多年前,智慧的古代人民就研制出了把高粱从田间搬上餐桌的工艺。古老的山西人把高粱制成的原醋经过“夏伏晒冬捞冰”的独特陈放过程,制作出了酸、香、绵、甜、鲜回味无穷的山西老陈醋。在醋都清徐,从一颗高粱到一滴醋,是43320分钟的旅程。

山西老陈醋的制作工艺历经四代发展,从原始的纯人工操作到机械化操作再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发酵时代,一台智能发酵一体机使山西老陈醋的制作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控制,用电子鼻、电子舌、传感器代替了过去人工对口味的鉴别,不仅完全脱离了加工过程中的人为不可控因素,更赋予了它科技信息时代的速度。如今,在1小时之内可以生产出1.8万瓶醋,将近1万公斤。这些山西老陈醋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世界各地。

山西老陈醋是山西的一张名片,从古法酿造到引入现代化的工艺,提升的不仅仅是产量工艺,还有其市场影响力和附加值。

韩渊怀认为,现在我省的农产品产业发展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粗加工产品居多,利润空间较小;二是消费市场较小,不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他表示,通过精深加工可以改良产品的弱点,提高利润空间。比如说,把苦荞加工成苦荞米、苦荞茶,消费者就容易接受,而且价格也比较高。

提升产业业态拓展增效空间

山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多地少、水资源匮乏,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西必须抓特色农业旱作农业,发展小而精、特而优的区域特色产业。

岚县风大雨少,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从河套平原刮来的西北风,为岚县带来了丰富的微量元素,独特的气候孕育出岚县独特的小杂粮,而小杂粮则孕育出了大市场。在岚县,有一种杂粮的吃法叫做“三条腿”炒面,玉米、莜麦、黄豆,一起炒好,磨成面粉,拿开水拌着吃。当地农民薛贵生将十里八村乡亲们种的杂粮全部收购,经过精准配比加工成炒面,成为备受热捧的特色小吃,价格比原粮翻了四五倍。

韩渊怀认为,发展现代有机旱作农业,关键在“现代”两个字,因为传统的有机旱作已经不能满足粮食安全与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38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