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一片叶子”敲开传统农业村致富门 湖南浏阳因地制宜振兴乡村

   2022-07-19 中国新闻网62160
导读

中新网浏阳7月19日电 (唐小晴 曾巧 周栋)在湖南浏阳市社港镇源田村红薯叶基地,20多位村民顶着烈日采摘红薯叶。林晚秀是其中之一。“最近订单量比较大,一天要发两趟红薯叶,我们都在抓紧时间‘备货’。”林晚秀说。

  

 

中新网浏阳7月19日电 (唐小晴 曾巧 周栋)在湖南浏阳市社港镇源田村红薯叶基地,20多位村民顶着烈日采摘红薯叶。林晚秀是其中之一。“最近订单量比较大,一天要发两趟红薯叶,我们都在抓紧时间‘备货’。”林晚秀说。

林晚秀一家是源田村的脱贫户,子女在外务工,孙子在读书,家中还有老父亲要照顾。此前,她和丈夫只能靠在周边打零工养家,生活窘迫。

“现在好了,我们不仅有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还有分红,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林晚秀说,通过将土地流转至红薯叶基地,她和丈夫在基地负责采摘红薯叶,不仅收入越来越可观,还能很好地照顾到家里。

林晚秀一家人的变化,折射出了整个源田村的蝶变。源田村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前几年,村里的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村级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更是入不敷出。”源田村党总支副书记寻湘涛说。

如何发展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成了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干部的“心病”。转机出现在2019年,在源田村党总支的组织下,村上的党员、农户代表纷纷外出“取经”,最终决定走产业抱团发展的道路。

红薯叶让村民致富。 曾巧 摄
红薯叶让村民致富。  曾巧  摄

说干就干。2020年,在社港镇党委、政府和后盾单位的指导下,源田村积极进行产业拓展,成立了股份制经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去年,合作社流转160亩土地,因地制宜种植红薯叶。

此外,源田村还与长沙海吉星市场签订了购销合同,实行“订单式生产”,让村民不愁销路。“红薯叶能从5月一直卖到11月,去年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我们村还获评了社港镇‘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寻湘涛说,源田村还积极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里进行讲座或技术指导。

“刚开始也有很多村民不理解。”寻湘涛说,为此,村上制定了两种模式供村民选择,一是跟着村上一起种植红薯叶,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还会收购所有产品;另一种是在红薯田里务工,按劳进行工资结算。“这两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参与产业发展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有了去年实打实的增收,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愈发高涨。今年,红薯叶基地又新增了40亩面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基地一共流转了70户村民的土地,为5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源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勇智说。

源田村的发展只是社港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社港镇把加强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农村活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建成千亩莲子和艾草种植基地,推动“稻+鱼”、荷莲、高山茶等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不仅美了环境,更是带富了一方百姓,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挺起乡村振兴“主心骨”,立足特色、找准路子、打造品牌,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定心丸”。(完)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37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