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这为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就业人数和增加值规模都居世界首位。从全球范围看,要实现涉及数亿农民的农业现代化,至今尚没有先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仅能够奠定中国现代化的基石,也将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必然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比较概念,既是推动传统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赶超农业现代化先行国家的过程。其核心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重要标志是农业生产效率、发展水平和科技含量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国孜孜追求的重要目标。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提出了“农业近代化”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把农业现代化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当时人们把农业现代化主要理解为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和良种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战略转型和体制转轨,农业现代化在建设实践中逐渐被赋予科技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等丰富内涵。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确立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这一道路进行了具体化,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将这一道路阐释为“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农业现代化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任务。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