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该报告以客观、权威数据为支撑,系统反映了2020至2021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主要进展。报告显示,2020至2021年我国农业克服疫情和极端天气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向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达到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客观系统地反映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态势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是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由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编制,自2019年起连续发布年度报告,已成为社会各界观察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根据新形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进行了适当调整。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指出,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报告呈现三个亮点。
一是客观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态势。农业农村部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高层次、宽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系统提升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获得感。报告在框架上,保留了资源保育、产地环境、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等核心板块,多角度全面总结农业发展绿色化最新进展与成就。同时,特别突出跟踪反映2021年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方面的重要建设成效。
二是科学完善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对标国家“双碳”战略,结合《“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报告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新时期要求,完善了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单位农业增加值碳排放、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个指标,构建了由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和生活富裕美好4个维度16项指标组成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了评价结果科学性和社会接受度,为科学评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开展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标志性理论和技术成果。针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报告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科技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向社会推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出七大标志性理论研究成果、十大技术成果和十个典型模式,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进程提供科技支撑。
全国农业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76.91,较上一年提高0.36%,比2015年提高了2.29%。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领跑全国,2020年先行区绿色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0.38,整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先行区指数超过85,农业绿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36个先行区指数为80至85,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31个先行区指数为75至80,农业绿色发展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初步建立。我国发布了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对“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等支撑体系,建成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试验平台,形成了“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全面转型”的推进体系,区域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高效、生产过程清洁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启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数字技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