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建军报道 山西省委、省政府2016年11月作出战略性决策:在太谷全域内建设“山西农谷”,成就明清两代晋商梦想的“金太谷”,开始以国际视野审视、国家标准建设,以省级战略推动“山西农谷”建设。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201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将山西太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范畴管理并享受相关政策。“山西农谷”建设也从省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晋中加快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是立足有机旱作农业产业技术、引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对于提高山西乃至北方旱作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挂牌三年多来,晋中国家农高区抢抓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机遇,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特”“优”农业产业为主导,聚焦科技创新,着力打造立足晋中、辐射山西、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样板,走出了一条以农高区“金字招牌”为牵引、示范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技术研发为有机旱作农业注入活力
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突出重围?晋中国家农高区给出的答案是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引领推动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破土动工之日起,晋中国家农高区就以“五大基地”引领科技创新,在科创基地初步建成“一所、一室、一院、五中心”。
目前,晋中国家农高区承接了18个国字号试点,有42个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8个院士工作站和国内最大的藜麦基因库,与中科院共建智能农机装备实验室,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北方旱稻研发中心,三大省部共建实验室也在加快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