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智慧农业方兴未艾

   2022-06-29 海外网62100
导读

图①:一架无人机在巴西戈亚斯州的一处田地喷洒农药。马特乌斯·博诺米摄(影像中国)图②:日本长野县的种植园中,机器人正在采摘番茄。日本松下集团供图图③:一名工人在印度尼西亚德波市的一家新型垂直农场照料作

 

图①:一架无人机在巴西戈亚斯州的一处田地喷洒农药。
马特乌斯·博诺米摄(影像中国)
图②:日本长野县的种植园中,机器人正在采摘番茄。
日本松下集团供图
图③:一名工人在印度尼西亚德波市的一家新型垂直农场照料作物。
达斯里尔·罗桑迪摄(影像中国)
图④:荷兰韦斯特兰市“番茄大世界”温室大棚外景。
人民日报记者 张朋辉摄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农业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荷兰、法国、日本等国通过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科学精准地管理农田,让农业生产经营更加优质高效。

荷兰——

数字技术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

人民日报记者 张朋辉

荷兰是现代农业强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2021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达1047亿欧元,位居世界第二。近年来,荷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数字技术在种植、储存等环节实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该国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走进荷兰韦斯特兰市“番茄大世界”的温室大棚,不同种类的番茄挂满枝头,技术专家阿布·范·马尔维克正开着升降运输车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大棚棚顶、培育番茄的无土基质等位置安装了许多摄像头和传感器,乍看上去,这个农场就像一个生产车间。

“番茄大世界”是当地探索和实践温室智慧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由荷兰设施农业行业协会的多家合作伙伴在2008年共同创立,旨在集中展示先进农业技术、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推动农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番茄大世界”里种植的番茄品种超过80个,其中当季种植的品种就有35个,全部使用无土基质栽培和全链条数字技术。

“这个温室大棚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温度、湿度、水分进行全方位监测,整个过程高度智能化,我每天只需按照电子终端提示做少量人工干预。”马尔维克拿起番茄基质旁的数字终端向记者介绍。在终端上可以看到各类参数,系统能够根据农作物需要自行操作,如开启通风、加热、滴灌等。终端数据也可以同步在手机上显示,如需人工干预,手机端会发出提醒通知。

负责收集作物发出信号的是一种运用了“植物电生理学”的小仪器。它们可以感知农作物根茎发出的电信号,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这些信号,从而更好了解作物状态,对“需求”作出精准回应。

精准管理节约了大量人力和资源。研究显示,智慧温室大棚较普通大棚可节水14%,节约化肥和营养素31%,同时作物生长周期进一步缩短,产量提高10%至20%。

在韦斯特兰,智慧温室大棚共有4000多公顷,年生鲜农产品产值达75亿欧元。马尔维克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数字技术将加快这一进程,因此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完全是值得的。”

除了让种植过程更精准,智慧农业的发展还优化了产品的储存。荷兰是鲜花种植和出口大国。由于鲜花保质期短、存放条件要求高,通过数字技术精准预测花期和产量,可以更好调节市场供需平衡。

今年春季,荷兰各大农业及旅游信息网站早早公布了水仙花、郁金香等主要花卉的盛开时间,精确到天,游客可以据此合理安排参观行程。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精准预测作物产量,还可以帮助农户确定用工量,这在人工成本高昂的荷兰乃至欧洲非常重要。

每年6月到10月,是荷兰西蓝花大量收获的季节。位于海牙的范博芬公司利用无人机采集菜田现场数据,将此与天气预报和产量模型相结合,以获取未来两周西蓝花的精准成熟数据。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卡兹·弗美尔表示:“两周是荷兰蔬菜供需调整所需的平均时间,精准预测蔬菜产量、管理销售预期,可以为农产品找到合适的买家,防止食物浪费。”

荷兰农业科技公司豪根道研发的数据分析平台,对农作物收成预测的准确度可以达到83%至93%。豪根道首席执行官彼得·亨德里克斯认为,不管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来看,农业产量预测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前对产量的预测更多是依靠经验,现在进入智能阶段,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数据,“只有在充分收集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精准掌握作物的状态”。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2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