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让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花燎原大地

   2022-06-15 农民日报62180
导读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叩问:“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李约瑟难题”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成不变只会走向没落,勇于创新才能走得更远。解决“李约瑟难题”,需要准确识变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叩问:“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李约瑟难题”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成不变只会走向没落,勇于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解决“李约瑟难题”,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以科技自立自强赢得优势、赢得先机、赢得竞争、赢得未来。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农业“火花技术”征集工作的通知》,正是为鼓励处于萌芽状态或成长阶段、尚未规模推广,但未来有可能对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等农业科技成果,让创新的星星之火成长为重大成果。

点击图片,查看通知全文↑↑↑

科学研究不同于流水线操作和简单的重复劳动,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变数,既会有始料未及的失败,也会有不期而遇的成功。

历史上,很多技术革新都源于思想火花的瞬间迸发,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牛顿偶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烧水壶冒出的蒸汽而发明了蒸汽机。

在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水稻不具有杂种优势。袁隆平先生在田间偶然看到一株高大的水稻天然野杂种后,开始怀疑这一观点,后又运用遗传学理论反复推敲,提出了“自花授粉作物与异花授粉作物一样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学术观点,拉开了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

世界因科技而多彩,生活因创新而丰富,需要我们善于捕捉科技领域的每一点“新机”,善于壮大科技创新的每一点“火花”,善于把握技术革新的每一点“苗头”,才能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突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2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