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白蒜、南翔罗汉菜、黄渡番茄、梅山猪等农业老品种老品牌,曾经是嘉定人餐桌上的美味和农民致富的渠道。其中嘉定白蒜色白个肥、瓣形均匀(6-8瓣)、肉嫩辣浓,辣味素高达16.7%,全盛时期外贸出口近万吨。随着农村人地两减和传统农产品市场的萎缩,这个老牌农产品也面临品种退化、品牌褪色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份“独家”资源,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在去年恢复了嘉定白蒜的规模化种植,近日,这批嘉定白蒜喜获丰收。
5月23日上午,在华亭镇联三村,一筐筐刚收获上来的嘉定白蒜被摆放在田间,等待进一步的烘干储藏。随手拿上一颗,个肥、瓣形饱满的外观,让忙碌了大半年的农技人员欣喜连连。
上海嘉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俊文有多年白蒜种植经验,“这批嘉定白蒜的质量相当不错,当地农民也很了解白蒜怎么种植管理,今年每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
白蒜喜获丰收的背后,凝聚了政府、农户和农技人员的多方努力。“在整个老品牌恢复当中,首先要有财政的支持,其次是提高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从设备和技术上更新。”嘉定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沈飚表示。
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前期制定了《关于保护开发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首批对白蒜、黄渡番茄、白蚕豆、罗汉菜四个老品牌进行保护开发,同时给予补贴。以嘉定白蒜为例,种植户可获得5000元/亩的制种补贴或1000元/亩规模化种植补贴。“有了这些补贴,我们的成本下降、资金压力也小了,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农业生产当中。”朱俊文说。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朱俊文还采用“稻蒜轮种”模式,即每年的国庆稻收割后直接耕翻晒垄、整地作畦,播种白蒜,待来年收获后,继续种上晚稻。一年下来,每亩预计多产生1000多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