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农业10年展望 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022-05-19 中国财经报62220
导读

农业展望,是研判未来农产品供需形势、积极释放市场信号、有效引导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国际局势等对世界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未来

 

农业展望,是研判未来农产品供需形势、积极释放市场信号、有效引导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国际局势等对世界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未来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市场发展态势如何?展望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如何获得有效保障?

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保供给、稳预期、促增收”为主题,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以下简称《报告》),释放出未来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变化信号;专家学者围绕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三农”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

未来1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提高到88%左右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政策条件下,预计202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7.7亿亩,产量有望达到6.88亿吨。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2022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预计口粮播种面积、产量与上年相比均基本持平,加上连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猪肉产量继续增加,禽肉和禽蛋产量稳中有增,奶类产量较快增长。由于上年能繁母猪产能处于较高水平,预计2022年生猪出栏量惯性增长,猪肉产量将增加2.9%。

报告对未来10年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未来10年,受益于农业政策的持续发力,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望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其中谷物面积稳定在14.5亿亩左右,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粮食品种有望实现一轮更新换代,设施条件保障不断强化,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左右,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科技增产更加有力,展望期内预计粮食单产水平提高6.4%。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优质粳稻和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产量稳定增加,玉米、大豆产量将分别达到3.24亿吨和3507万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提高到88%左右,猪肉产量稳定在5600万吨左右,奶类产量近540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7100万吨。

农产品消费升级明显加快,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显著增长。收入持续增长和畜牧业生产扩大带动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展望期内口粮需求呈下降趋势,饲料需求大于国内生产能力。

“未来10年,我国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其中,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切实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唐珂说,但也要看到,未来粮食生产成本将呈增长态势,资源环境面临的“硬约束”趋紧,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较大,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

树立大食物观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所谓树立大食物观,在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程国强看来,其转化到三农工作上,就是要推动“两个拓展,一个改革”。

一方面,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实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等。另一方面,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程国强认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质是保障食物安全。

“新发展阶段,粮食安全内涵也有了深化和拓展。在这种情况下,要守好‘米袋子’,拎稳‘莱篮子’,抓牢‘油瓶子’。还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建设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国家食物安全综合保障体系。”程国强说。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话题,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方言认为,应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妥善处理增产潜力与即期产量二者关系。

在提高粮食产能方面,方言建议:首先,要立足资源、以需定产。平衡产能与即期产量的关系以及品种、区域关系;科学规划各粮食产区产量目标,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统筹粮油布局,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油料种植。其次,要整合资源,重点攻关,实现品种突破,单产质量双提高。再次,要动态调整,优化县域布局,县域布局要做到“大稳定小调整”。最后,要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保持生产补贴不减,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粮食生产贷款贴息等。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40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